[实用新型]采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615.0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5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韩自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自仁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F24H1/18;F23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102600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采暖炉。
背景技术
家用小型采暖炉通常由炉体、炉盖、炉胆、水胆、炉桥、灰箱和 烟筒组成。炉体内的炉胆与炉桥围成的空间形成炉膛,用于填放煤 炭;炉桥下方为灰箱;水胆位于炉膛上方,外包一层耐火泥;水胆 与外接回路的热水管和冷水管相连,炉盖位于炉体顶部,烟筒位于 炉体一侧。
煤炭在炉膛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对炉胆进行加热,然后热量上升 加热水胆,水胆中的水被加热后,与外接回路水管中的水进行循环, 达到供暖的目的。由于烟筒与炉体相连一侧在炉体上半部分,距离 炉膛口较近,从炉膛内排到炉膛口的热量会直接流向烟筒中迅速排 放出去,热量的流失导致热效率低。因此,申请号为200620109247.8 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620023733.8的中国专利申请,都示 出了改进的技术:将烟筒的烟道口与炉体侧壁的下部分相连,使炉 膛出来的热量向下流动而不迅速排出以进行二次加热,利用这部分 热量后,再经烟筒排出。
但是,由于就近原则,这种方式仍然会使从炉膛出来的热量,顺 着靠近烟筒的一侧的空腔迅速流向烟筒排放出去,使热量白白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炉,使从炉 膛出来的热量能够不迅速排出到烟筒中,提高采暖炉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包括:炉体、炉盖、炉胆、水胆、炉 桥、灰箱和烟筒,炉体与炉桥围成炉膛,导流板,环绕在炉膛口, 导流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烟筒的烟道口与导流板下方的炉 体侧壁相连接。
其中,所述与炉胆外侧结构相配合的水胆紧贴在炉胆外侧。
其中,所述导流板上的相同面积上的导流孔的总面积在远离烟筒 的部分比靠近烟筒的部分大。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的导流孔数量 在远离烟筒的部分比靠近烟筒的部分多。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的 导流孔大小在远离烟筒的部分比靠近烟筒的部分大
较佳的,所述导流孔总面积和与烟筒横截面面积相等。
其中,还包括可滑动挡板,紧贴在导流板上。
由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采暖炉,其使用的导流盖,避免了 使热量直接流向烟筒排出,而使炉膛的热量通过远离烟筒的一侧回 流到炉体,以充分利用这部分热量后,再流向烟筒。尤其水胆紧贴 围绕炉胆设置时,回流到炉体的热量,在炉体与水胆形成的二次加 热室中可以充分接触水胆进行二次加热,提高了热交换率,从而提 高了取暖效果,减少了燃料需求。
另一方面,水胆紧贴炉胆的设置,可以不用耐火泥,通过炉胆热 传递方式加热水胆也提高了热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热效率的提高,在同等供暖需求条件下,可减小 采暖炉的制造体积,降低制造成本。
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采暖炉的炉胆和水胆采用熟铁替代生铁进 行制作,韧性更强,更耐高温,膨胀系数小,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采暖炉立体图;
图2为采暖炉主视透视图;
图3为采暖炉左视透视图;
图4为采暖炉俯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到图4示出的采暖炉结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 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采暖炉包括炉体1、炉盖2、炉胆3、水胆4、炉桥 5、灰箱6和烟筒7,还包括导流板8。炉体1内的炉胆3与炉桥5 围成的空间形成炉膛,炉桥5下方为灰箱6;水胆4紧贴围绕在炉胆 3外侧,水胆4与外接回路的热水管和冷水管相连,炉盖2位于炉体 1顶部;烟筒7的烟道口与导流板8下方的炉体1侧壁相连接。导流 板8环绕炉膛口,以炉膛口为界将炉体1分为隔为炉膛口上方和下 方两部分。炉膛口上方,即导流板8与炉体1顶部形成集热腔,炉 膛口下方,即导流板8、炉体1侧壁和水胆4围成的空间形成二次加 热腔。导流板8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通过导流孔连通集热腔和 二次加热腔。其中,可以使导流板8上的相同面积上的导流孔的总 面积在远离烟筒的部分比靠近烟筒的部分大,例如若导流孔大小基 本相同时,可以使导流板8上的导流孔在远离烟筒的部分较为密集, 越靠近烟筒,导流孔越为稀疏,甚至没有;又例如导流孔大小不同 时,导流板8上的导流孔大小在远离烟筒的部分比靠近烟筒的部分 大。
下面对该采暖炉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自仁,未经韩自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压力、温度检测的液体旋涡流量计
- 下一篇:拾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