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合型汽缸头内减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918.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32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禄;邵治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汽缸 减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合型汽缸头内减压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可适用于不同形式的摇臂的整合型汽缸头内减压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车辆而言,例如机车,当其内燃机熄火时,由于曲柄轴受惯性力作用,使得内燃机汽缸头内凸轮轴会产生倒转,而此凸轮轴会倒转至汽缸内活塞的压缩行程阶段,其因压缩压力的作用而导致倒转停止。
当内燃机要重新激活时,汽缸内的活塞向燃烧室移动,此时,因进气阀门连杆的进气阀与排气阀门连杆的排气阀皆处于关闭状态,故活塞在移动时,必须克服燃烧室内受挤压的气体压力以完成剩余部分的移动。亦即,不论是以电动马达启动或是人工脚踩启动,皆必须提供足以克服前述燃烧室内的气体压力,否则若是以电动马达启动而言,则电动马达必须设计(马力)较大而无法小型化,又若是以人工脚踩启动,则会导致踩踏不易而增加使用者的负担。
为了针对上述压力问题,目前某些内燃机会装设所谓的减压装置,其可减少内燃机于启动的压力,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而所谓的减压装置,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当凸轮轴正常转动时,减压装置并不会作动,而当凸轮轴反转时,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会顶抵摇臂、摇臂再带动排气阀门连杆打开,使得活塞内的压力可泄出。
然而,传统的减压机构并无法适用于不同形式的摇臂,例如,使用滑动型摇臂时,即需设计一种减压机构,若使用滚子型摇臂时,则需设计另一种减压机构,因此,传统的减压机构无法达成共享的目的,并因此造成管理上的困扰与成本的增加,实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型气缸头内减压机构,其使用一种减压套环即可共享于不同形式的摇臂。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特征,以解决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汽缸头内减压机构包括一凸轮轴、以及一减压套环。其中,凸轮轴同轴固设有一进气凸轮、以及一排气凸轮。
此外,减压套环同轴套设于上述凸轮轴上、并邻接于排气凸轮的一旁,此减压套环包括有一外环周、以及一单向离合装置,凸轮轴正转时透过单向离合装置使减压套环与凸轮轴分离故不会同步正转,凸轮轴反转时透过单向离合装置使减压套环耦合至凸轮轴上同步反转。
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上述减压套环的外环周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凸轮基圆、以及至少一第二凸轮基圆,且至少一第一凸轮基圆与至少一第二凸轮基圆分别具有不同凸轮高度。
因此,利用具有不同凸轮高度的第一凸轮基圆与第二凸轮基圆的设计,可使一减压套环即可共享于不同形式的摇臂,如此可避免造成管理上的困扰与成本的增加。
例如,当减压套环搭配使用于具有滑动型摇臂的汽缸头内时,滑动型排气侧摇臂的末端同时跨架于排气凸轮与减压套环的外环周上,并当减压套环耦合至凸轮轴上同步反转时,能对应承受第一凸轮基圆的顶起。
又当减压套环搭配使用于具有滚子型摇臂的汽缸头内时,滚子型排气侧摇臂的末端滚子同时跨架于排气凸轮与减压套环的外环周上,并当减压套环耦合至凸轮轴上同步反转时,能对应承受第二凸轮基圆的顶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一种减压套环即可共享于不同形式的摇臂,如此可避免造成管理上的困扰与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减压套环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减压套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符号说明
汽缸头1 内部容室11 凸轮轴12
进气凸轮121 排气凸轮122 进气侧摇臂轴13
进气侧摇臂131 排气侧摇臂轴14 排气侧摇臂141
进气阀门连杆15 排气阀门连杆16 燃烧室17
单向离合装置200 旋转片21 上挡止端211
下挡止端212 螺丝213 固定片22
挡止部221 开孔222 弹簧23
减压套环24 外环周240 轴孔241
袋部242 滚子243 第一凸轮基圆2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像管玻屏隔板式包装装置
- 下一篇:塔机新型电气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