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6941.3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14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道明 |
主分类号: | B62H5/18 | 分类号: | B62H5/1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5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电动车 刹车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防盗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既有刹车制动功能又具有防盗锁具功能,与刹车装置相结合在一起的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它适用与电动车及其它类似车辆使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各种电动车锁,有锁前轮或后轮的,厂家从增加现有电动车锁的牢固性方面去考虑,在电动车的刹车装置上加上锁装置,以期从根本解决电动车被盗的实质性问题。中国专利公告号CN2711004Y公开了一种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包括电动车轮后轴、依次安装在电动车后轮轴上的电动车轮毂与总成外壳、以及置于总成外壳内腔的抱刹装置,总成外壳一端与电动车架固定连接,安装在总成外壳内的锁芯及其联动机构、固定连接在电动车轮毂上的轮毂锁环、固定连接在总成外壳上的固定盘、安装在固定盘内可滑动的锁销及复位弹簧构成抱刹总成锁定装置,锁芯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锁销与轮毂锁环锁定配合,其中与锁销联动的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锁芯尾部与锁芯联动的伞齿轮、安装在锁芯和固定盘之间与伞齿轮相啮合的伞齿盘,伞齿盘非啮合端面与锁销联动连接,该实用新型中传递钥匙动力的联动机构过于复杂、组成结构过多。类似这样的带锁装置的电动车车刹很多,大致分为抱刹和涨刹两种,一般涨刹上的联动机构比较复杂,造成锁具结构复杂出现故障环节多、装配困难、生产成本高等。现有技术中的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不论是抱刹还是涨刹都存在以上的缺陷,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电动车锁技术中的不足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更紧凑的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包括电动车轮毂、刹车总成外壳、锁装置、刹车装置,锁装置包括锁芯、可沿刹车环径向滑移的锁销及其复位弹簧,在刹车环的圆周上设置有与锁销相配并构成锁定配合的锁孔,锁芯安装在刹车总成外壳一侧,在锁芯与锁销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锁芯通过联动机构与锁销径向滑移构成联动,刹车环与电动车轮毂一体设置,联动机构为设置在锁芯尾部且与其联动的蜗轮,蜗轮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呈不规则轨迹的导槽,锁销位于蜗轮的外圆一侧,锁销上一侧设置有与蜗轮上的导槽相配合的凸块,锁销与蜗轮构成旋转滑移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芯所在的刹车总成外壳一侧的内腔形成容纳蜗轮、锁销及其复位弹簧的贮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刹车环上的锁孔数目为一个或多个且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设置为锁销的个数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电动车刹车总成内设置的锁装置的改进,将驱动锁销动作的联动机构设置成蜗轮,根据蜗轮上的不规则轨迹的导槽来实现锁销的伸缩,实现对刹车环的锁定,蜗轮结构简单实用,工作可靠性也比较高。本实用的锁定装置除了与毂刹装置配合外,也适用于其他刹车装置,只要根据具体刹车装置结构来设置锁定装置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闭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蜗轮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具体实施例是一种带锁装置的电动车刹车总成,包括电动车轮毂6、毂刹装置、锁装置、总成外壳1,在电动车轮毂6上靠近毂刹总成外壳1一侧的端面上形成一个刹车环3,在刹车环3的圆周上设置有6个锁孔31,总成外壳1的外表面一侧形成容纳锁芯2的腔体,总成外壳1的内侧形成两个同心的圆环,毂刹装置设置在总成外壳1的内圆环12内,在总成外壳1的内圆环12与外圆环13之间的环形槽14为配合并用于容置刹车环3,在环形槽14上设置有容纳蜗轮7(图4)、锁销4及其复位弹簧5的贮腔11,蜗轮7设置在锁芯2后端且构成联动,蜗轮7的圆周上设置有环形的导槽71,锁销4位于蜗轮7的外圆一侧,锁销4上一侧设置有与蜗轮7上的导槽71相配合的凸块41,锁销4与蜗轮7构成旋转滑移配合,锁销4端面与刹车环3上的锁孔31相配。
上述实施例中的锁销4个数为一个,刹车环3上的锁孔31数目为6个且均匀分布,刹车环3上的锁孔31数目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最少为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道明,未经林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变频高精度滚齿机
- 下一篇:方便拆卸煤气发生炉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