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8728.6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32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韦文学;陈晖;董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2 | 分类号: | F01M11/02;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春光;张相午 |
地址: | 537005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油气分离器回油管都是直接接回油底壳机油面以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回曲轴箱内的气压比油气分离器里的气压大,造成机油无法回流而随废气排出外面的状况。而发动机上往往装配了很多外围件,这将为油气分离器回油管的设计和布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用实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开外围件、可优化设计,降低制造难度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包括U形回油管,所述U形回油管为具有两个开口端的连通管,所述U形回油管的一条管边I长于其另一条管边II。
所述U形回油管的管边I的开口端与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经回油胶管相连接;所述U形回油管的管边II的开口端通过过油螺栓和管接头连接回油孔上。
在所述的U形回油管内装设有机油,其中所述管边I内的机油高度高于所述管边II内的机油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气分离器回油管不需要接回油底壳机油面以下,可以直接接回机体上,机油由机体流回油底壳,因此不必为了避开外围件将油气分离器回油管管路设计得很复杂,优化了设计,降低了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图中:1-油水分离器;2-回油胶管;3-U形回油管;4-过油螺栓;5-管接头;6-机油;31-U形回油管的管边I;32-U形回油管的管边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包括U形回油管3,U形回油管3为具有两个开口端的连通管,U形回油管3的一条管边I 31长于其另一条管边II 32。U形回油管3的管边I 31的开口端与油气分离器1的出油口经回油胶管2相连接;U形回油管3的管边II 32的开口端通过过油螺栓4和管接头5连接回油孔上。在U形回油管3内装设有机油6,机油6在U形回油管3形成机油柱,其中管边I内的机油柱高度高于所述管边II内的机油柱高度。
U形回油管3的一头通过回油胶管2与油水分离器1连接,另一头通过过油螺栓4和管接头5连接到机体的回油孔上。当油水分离器内的压力P2与管外环境压力P1不等时,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在连通容器内同一高度上的压力相等,对于A-A等压面可以写出力平衡方程:P1=P2+ρgH(ρ机油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当有机油从油水分离器流出后,由于H不断增大,方程式右边大于左边,因此管内外存在压差,机油可以顺利流出管外,当机油停止从油水分离器流出后,管外和管内的压力由于留在U形管内的机油6而又恢复平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8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积放输送设备
- 下一篇:铝/过氧化氢半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