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8966.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宝;冉强;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亨特尔(天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11/00 | 分类号: | B22C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08天津市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型机 同步 移动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进行射砂前需要将上箱和下箱进行合箱,砂模成形后还要将上箱及下箱分开。现有造型机中的上箱与下箱分别固装在两个液压缸的缸杆上,通过电磁阀控制两个液压缸的缸杆运动,从而实现上、下箱的合箱或分箱动作。目前的两个液压缸分别由两个电磁阀控制,并通过加入调速阀控制两个液压缸的移动速度。由于调速阀的调节量比较大,不够精确,因此两个液压缸很难做到同步动作,导致上箱与下箱在进行合箱或分箱时动作不协调同步,从而影响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上、下箱进行合箱或分箱时动作的精确度与同步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的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由电机、液压泵、上箱液压缸、下箱液压缸和第一电磁阀构成,液压泵由电机驱动并通过管路与第一电磁阀连通,其特征在于:上箱液压缸与下箱液压缸由一固定于地面的缸杆连接,上箱液压缸的左腔室与下箱液压缸的左腔室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电磁阀的A1端口通过管路与下箱液压缸的右腔室连通,第一电磁阀的B1端口通过管路与上箱液压缸的右腔室连通。
而且,所述的液压泵还连接一个第二电磁阀,该第二电磁阀的A2端口与上箱液压缸和下箱液压缸的左腔室连通。
而且,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B2端口与下箱液压缸以及第一电磁阀的A1端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将两个相同缸径的液压缸通过一个缸杆串联起来,该缸杆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并通过第一电磁阀对其油路进行控制。由于系统压力不高,所以液压缸的内泄露不严重,达到了两个液压缸位移同步运行,保证了上箱与下箱在合箱或者分箱时的同步性。
2.分箱以及合箱动作同步性的提高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一个第二电磁阀,该电磁阀可以实现上、下箱分箱前的脱模动作,因此细化了整个机构的动作,使整个机构的运行更加精确。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将两个相同缸径的液压缸用一个缸杆串联起来,并使用电磁阀对其油路进行控制,达到了两个液压缸位移同步运行,保证了上箱与下箱在合箱或者分箱时的同步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本造型机上、下箱同步移动液压装置,由电机6、液压泵7、上箱液压缸3、下箱液压缸1和第一电磁阀5构成,液压泵由电机驱动,并通过管路4与第一电磁阀连通实现压力油的供给。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箱液压缸与下箱液压缸由一个固定于地面的缸杆2连接,上箱液压缸的左腔室与下箱液压缸的左腔室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电磁阀的A1端口通过管路与下箱液压缸的右腔室连通,第一电磁阀的B1端口通过管路与上箱液压缸的右腔室连通。
液压泵还连接一个第二电磁阀8,该第二电磁阀的A2端口与上箱液压缸和下箱液压缸的左腔室通过管路连通。第二电磁阀的B2端口与下箱液压缸以及第一电磁阀的A1端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电机带动液压泵输出压力油供给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
(1).当2CT通电后,第一电磁阀的B1口输出压力油到上箱液压缸的右腔室。因为缸杆是固定不可移动的,所以上箱液压缸向分箱方向(即I方向)移动。从而上箱液压缸左腔室中的液压油被迫输送到下箱液压缸的左腔室中,并推动下箱液压缸也朝向分箱方向(即I方向)移动,以此实现了分箱动作。
(2).当3CT通电后,第一电磁阀的A1口输出压力油到下箱液压缸的右腔室。下箱液压缸向合箱方向(即II方向)移动,并使下箱液压缸左腔室中的液压油输送到上箱液压缸的左腔室,使得上箱液压缸也朝向合箱方向(即II方向)移动,因此实现了合箱动作。
(3).当1CT通电后,第二电磁阀的A2口输出压力油到下箱液压缸左腔室,使得下箱液压缸朝分箱方向移动,因此实现了上、下箱分箱前的脱模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亨特尔(天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亨特尔(天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8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