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9117.3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3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庚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庚贤 |
主分类号: | A43B7/32 | 分类号: | A43B7/32;A41D1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弹性且泛用于各种领域的弹性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各种休闲及体育运动逐渐普及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爬山、健行、跑步或者球类运动等等。不过,当外出运动时,穿着不适当的运动鞋往往会造成脚部的受伤,其原因在于脚部承受全身重量对地面的压力,如果没有一双可适度纾解以减缓脚部压力的运动鞋,脚部将会承受极大的运动伤害风险。又,某些激烈的碰撞运动,如美式足球或棒垒球运动,运动员则必须穿戴防护用衣具以避免运动伤害,不过,传统的防护用衣具大部分皆以海绵填制而成,且受限于材质松软,其支撑力、韧性、吸震及耐撞的效果较低,并无法完全承受运动者在受到撞击时所接受的冲击力道,其运动伤害的风险较高。
此外,为了使防护用衣具内的海绵达到蓬松的效果,该防护用衣具必定为可透气式设计,当运动员在激烈运动时流下汗水也容易渗入海绵中,而使该防护用衣具产生异味且难以清洗。
参阅图1,以上述的运动鞋为例,为一种可舒压避震的运动鞋1,该运动鞋1包括一本体11,及一设置于该本体11底部且呈中空状,并充填有空气的塑胶气垫12,当在运动时,该运动鞋1的塑胶气垫12可吸收来自身体重量及地面的压力,以减轻脚部的负担。
不过,该运动鞋1的塑胶气垫12虽然有气垫缓冲的功能,但其柔软度及支撑力仍有待加强,而且,该塑胶气垫12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材质所制成,其异质材质之间的接着性较差,不只导致提高后续加工的难度,该塑胶气垫12本身具有不透气的特性,也使得脚部排汗不易而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另外,当该塑胶气垫12破损时,不只使其内部的空气与外部连通而导致泄气,使该运动鞋1缓冲受压及吸震的功效丧失,而且,丢弃该破损的塑胶气垫12也会因为无法回收再使用而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所制作而成的弹性避震装置,可有效地缓冲来自外界所施予的压力,以提供良好及舒适的避震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包括多根在同一平面上并列连接在一起的弹性条,每一弹性条包括一外管,该外管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的该外管的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还包括一与该外管内周缘连接的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还包括一填置在该外管内的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的该填充物皆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密度范围为0.2g/cm3至0.6g/cm3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材料、橡胶、硅酮及上述材料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的该填充物概呈中空管状,并围绕界定出一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每一条该弹性条还包括一根穿设于该空间且呈中空状的内管,该内管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 D。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该弹性避震装置还包括一个包覆在所述弹性条的外围的包覆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避震装置,该包覆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制成,且硬度范围为萧氏硬度55 Shore A至85 ShoreD。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于每一外管皆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因此,具有良好的接着性,而且,每一弹性条之间相互连接并列,在受到外部压力时,随着施力大小及方向扭曲形变,可提供整体较佳的弹性回复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运动鞋安装有一塑胶气垫的态样。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态样。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弹性避震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庚贤,未经林庚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