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稀释配液仪、移液和/或移液分配器准确控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9123.9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陈宝荣;邵燕;杨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B01F15/04;B01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76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释 配液仪 分配器 准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需精确控制温度的管路型装置,尤其适用于稀释配液仪、移液和/或移液分配器等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移液装置。
背景技术
稀释配液仪、移液和/或移液分配器常用于生物、医学、化学等科研实验室的精确定量移液工作。它起源于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提高与实验过程标准化的追求。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数控机器人技术与经典活塞式注射器原理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液态介质的准确移液与分配。
由于在科学实验中,常需要将液体预先加热并恒温至所需温度后,再通过移液装置转移到恒温反应容器中,目前市场上可购买到的移液装置,由于设计初衷与构造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上述需预先加热并恒温的液体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热量散失的现象,而使实验不能按预设条件进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精确恒温功能的稀释配液仪、移液和/或移液分配器的诞生。
现有技术中的稀释配液仪、移液和/或移液分配器的移液分配机构主要是由双通道鹿耳阀1、活塞式注射器(左)2、活塞式注射器(右)3、步进定位器(左)4、步进定位器(右)5、聚四氟乙烯导液管(进液)6、聚四氟乙烯导液管(出液)7、和动作触发手柄8组成(如图1所示)。其工作流程如图2-1、2-2、2-3所示,将导液管6、7分别插入要进行转移的液体9、10中,按动触发手柄8上的触发键,鹿耳阀1左侧通道阀体动作,将导液管6与注射器2连通,步进定位器4按预先设定行程向下拉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液态介质9被定量吸入注射器2的腔体中;与此同时鹿耳阀1右侧通道阀体动作,将导液管7与注射器3连通,步进定位器5按预先设定行程向下拉动注射器3的活塞杆,液态介质10被定量吸入注射器3的腔体中,此时仪器已完成一次动作过程。当再次按动触发手柄8上的触发键时,鹿耳阀1左侧通道阀体动作,将注射器2、注射器3和导液管7连通,步进定位器4、5按预先设定行程同时向上推动注射器2、3的活塞杆,将以吸入注射器2、3腔内的液体一同通过导液管7定量注入容器11中混合,此时仪器已完成一次动作周期。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液体必须通过狭长的导液管6、7,注射器2、3,双通道鹿耳阀1后才得以实现液体转移,液体流经的行程长,与流经机构接触表面积大都会增加其与外界的热交换的程度,通常在这些机构上并未设有任何保温设施,若要将预先加热恒温的液体(通常高于室温、小于沸点)通过处于室(非特种实验室)温状态下的移液装置进行移液,必然导致被转移液体的温度下降。使用者只有通过提高被转移液体的温度来弥补转移过程中温度的散失,但由于温度散失的程度与环境温度波动关系紧密,难于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某些实验对温度有明确要求,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物质性质发生改变。故设计本装置解决管路型移液装置特别是稀释配液仪移液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未经北京航天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业务的失步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同步信号发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