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拔罐装置的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9157.8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新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M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装 改良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拔罐装置的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操作拔罐是中国传统医术中重要的一环,用罐体内的真空产生吸力触贴在人体肌肤表面,造成皮肤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而获得医疗效果,但是常用的拔罐操作是利用火焰在罐体内烘烤,使罐内空气受热温度上升而体积膨胀并排出部分空气,接着将拔罐触贴在人体皮肤上,待罐内空气冷却后体积缩小产生真空吸力,使拔罐吸附在人体上。但此种拔罐操作无法控制罐内吸力状况,容易发生脱落情形,而且操作时须点燃火源,手续十分不便,若不慎罐体受火焰烘烤温度太高反而容易有烫伤皮肤的情形发生,此为常用拔罐操作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舒适的拔罐装置的改良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拔罐装置的改良构造,其主要是在圆柱状的气缸体后端形成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握柄体,气缸体所容置的活塞体后端相连接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气缸体外的端部弯折延伸形成拉柄,操作时使用者手掌贴附在握柄体上,手指部位即顺势弯曲伸入到拉柄处予以扣拉,而在气缸体前端喷口部位套接弹性材料构成的调整环,经由该调整环连接拔罐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拔罐装置的改良构造可供使用者单手握持即可操作,同时拔罐装置可不需垂直触贴在人体上,依人体肌肤表面或穴道部分弹性调整最舒适握持角度,操作十分顺手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气缸体 201握柄体
202拉柄 203调整环
204活塞体 205活塞杆
206弹簧 207喷口
208拔罐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其他目的与功能,请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完全了解。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由图1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拔罐装置的形状,其主要是在圆柱状的气缸体200后端形成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握柄体201,同时在气缸体200的后端向外伸出形成拉柄202,操作时使用者手掌贴附在握柄体201上,手指部位即顺势弯曲伸入到拉柄202处予以扣拉,而在气缸体200前端喷口207(如图2所示)部位插合套接弹性材料构成的调整环203,经由该调整环203连接拔罐208(如图4所示)。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其是将拔罐装置的握柄体201与气缸体200予以拆解,可看出气缸体200以其末端的螺牙与握柄体201栓合,该气缸体200所容置的活塞体204后端相连接活塞杆205,该活塞杆205外部套置弹簧206(如图3所示),提供活塞体204在气缸体200内部回复动作时所需的弹力,活塞杆205伸出气缸体200外的端部弯折延伸形成拉柄202,该拉柄202被握柄体201所围绕环置,而在气缸体200的前端喷口207部位套接弹性材料构成的调整环203,该调整环203可在喷口207上做弯折动作,使用时如图3所示,用手指扣住拉柄202向后牵引,则活塞体204即在气缸体200内滑移形成真空产生吸力,而调整环203部位插合连接拔罐208(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使用者可用手握执握柄体201,不需将气缸体200以及拔罐208垂直触贴在人体上,可随人体的肌肤形状或穴道部位予以调整适当握执的角度,使用者可采取最舒适姿势进行,故操作十分方便而增进拔罐装置的使用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新,未经吴长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持器
- 下一篇:具有保护运动员安全功能的跳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