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式咖啡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9173.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1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朝峰 |
主分类号: | A47J31/10 | 分类号: | A47J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咖啡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式咖啡壶。
背景技术:
作为烧煮咖啡的一种器具,咖啡壶是咖啡喜爱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现有的咖啡壶一般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包括上壶、上螺纹体、下壶、下螺纹体、封水圈和手柄等,上螺纹体固定在上壶下端部,下螺纹体固定在下壶上端部,封水圈放置于上螺纹体内上端部,使用时通过上、下螺纹体的旋合压紧封水圈来达到锁紧封水目的;此种结构由于螺纹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上下螺纹体上的螺纹尺寸稳定性很难保证,往往出现旋合锁紧不可靠的情况,使得咖啡壶在烧煮的过程中由于内压而出现螺纹失效、上下壶突然脱离等情况,危害使用者的安全。另一种结构包括上壶、下壶、中圈、封水圈和手柄,手柄安装在上壶一侧,中圈固定在上壶下端,封水圈置于中圈内上端部,使用时,将上壶和中圈外盖在下壶上端再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并压紧封水圈,以达到封水的目的,然后置于加热装置上烧煮,待咖啡烧煮好后,再松开锁紧机构将上壶取下使用;然而该结构中的锁紧机构是通过手柄下端的横梁插入下壶上端部的固定片来实现的,这就使得手柄的设计大受限制,结构单一,不利于销售,此外,在松开锁紧机构时,由于需要将手柄向外掰开,因而很容易造成壶体晃动,从而导致其内咖啡趟出,造成烫伤和浪费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锁紧和解锁都很可靠、使用安全、手柄形状可以多样化设计的咖啡壶。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式咖啡壶,包括上壶、下壶、手柄、中圈和封水圈,其中,手柄安装在上壶上端,中圈固定在上壶下端并外盖于下壶上端,封水圈置于中圈内上端部并与中圈内壁紧配合,所述下壶上端的外壁上对称设有固定片和锁片,所述中圈在对应锁片的周壁上设有供其插入的锁孔,而在对应固定片的外壁上固定有一螺母,穿于该螺母之间设有一锁紧转轴,该锁紧转轴一端外露于螺母且末端设有一旋钮,另一端置于中圈内并可与所述固定片相抵顶。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固定片上端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锁紧转轴前端设有与该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所述固定片和锁片均焊接在所述下壶的外壁上,所述螺母则焊接在所述中圈的外壁上。
所述螺母外周还设有一螺母护套。
所述旋钮通过一六角螺母固定在所述锁紧转轴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式咖啡壶,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将该咖啡壶的上下锁紧机构改成了旋合与扣合并存的方式,因此,一方面锁紧可靠,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因内压而产生的上下壶脱离现象,保障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解锁可靠,解锁时,只需旋开转轴与固定片之间的配合,即可很轻松地将上壶取下使用,整个过程都不会使上壶产生晃动,因而可以有效避免沸腾的咖啡趟出伤人和浪费,使用安全可靠。
其次,该结构中的锁紧机构与手柄分体设置,因而手柄的形状不受锁紧机构的限制,生产商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设计成各种具有美感的形状,使整个咖啡壶变的更新颖和美观,以增加产品的卖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咖啡壶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式咖啡壶,包括上壶1、下壶2、手柄3、中圈4和封水圈5,其中,手柄3安装在上壶1上端,中圈4固定在上壶1下端并外盖于下壶2的上端,封水圈5置于中圈4内上端部并与中圈内壁紧配合。下壶2上端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片6和锁紧片8,中圈4在对应锁片10的周壁上设有供其插入的锁孔43,而在对应固定片6的外壁上固定有一螺母41,穿于该螺母41之间设有一锁紧转轴42,锁紧转轴42与螺母41螺旋配合,从而使得锁紧转轴42可以轴向移动。固定片6上端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一斜面61,锁紧转轴42一端置于中圈4内,且该端设有与第一斜面6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421,另一端外露于螺母41且末端设有一旋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朝峰,未经王朝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桥式转换器
- 下一篇:侧面有波浪形凹槽的象棋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