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钠冷快堆一回路钠的充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9579.5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5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祁红燕;周玉英;李静;李文宏;马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9/28 | 分类号: | G21C1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钠冷快堆一 回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的传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钠冷快堆一回路钠的充排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钠冷快堆的回路钠辅助系统有很多设备和管道,在这些设备检修的时候,需要将设备和管道内的钠全部排出。由于回路中的钠具有放射性,尤其一回路钠具有高放射性,所以接收这些排放的“脏”钠的系统需要将设备和管道中的钠排放比较干净而且需要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目前所知的快堆都只有充钠的功能,并没有将反应堆设备及管道钠排出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的既能够向一回路充钠又能将设备和管道中钠完全排放的充排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系统包括贮钠罐出口与电磁泵入口连接,电磁泵出口与一回路连通,一回路与贮钠罐入口连接;贮钠罐、扬液器分别连接有氩气系统,所述的扬液器位于系统最低位置且其入口与系统最低处的管道连通,扬液器的出口与贮钠罐入口连通。
从备用考虑,系统一回路还与电磁泵入口连通,电磁泵出口与贮钠罐入口连接,还在所述的扬液器出口上通过管道与电磁泵入口连通,且电磁泵、贮钠罐可以是多个并联组成,通过电磁泵来向贮钠罐排放钠。为了使系统更加安全,该装置还可以:所述系统的工艺间地面设有钠接收盘,墙壁上敷设钢覆面,所述的管道表面设有钠漏监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最低位置设置了扬液器,当设备及管道需要排钠时,可以保证将其排净。
附图说明
图1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系统包括充钠和排钠支路组成的环路,其中充钠支路为贮钠罐2出口与电磁泵3入口连接,电磁泵3出口与一回路连通;同时排钠支路可以通过两条支路向贮钠罐排钠,分别为:一回路与贮钠罐入口直接连接;还可以一回路与电磁泵3入口连通,电磁泵3出口与贮钠罐2入口连接。贮钠罐2、扬液器1分别连接有氩气系统,所述的扬液器1位于系统最低位置且其入口与系统最低处的管道连通,扬液器1的出口与贮钠罐2入口连通。
该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下:系统中最低位置的管道可以是一个管道也可以同时是多个管道,本实施例仅以与贮钠罐2入口连接的管道作为最低位置的管道来描述。
当反应堆设备停止运行,需要检修时,需要将一回路及本系统设备及管道中的钠排空。可以通过两条支路排放钠液,首先,利用与贮钠罐2相连的管道直接排放,也可以利用电磁泵3进行排放,利用一回路设备内的氩气将钠压到电磁泵3入口,启动电磁泵3向本系统的贮钠罐2排钠,由于贮钠罐2位置的关系,一回路及本系统中管道及设备中的钠不可能完全排空。由于回路中的钠具有极强的放射性,考虑维修设备时人员的安全而需要把管道中的钠排空,也就是需要排空一回路及本系统所有管道及设备内残留的钠液。这时启动另一排钠支路,向位于最低位置的扬液器1排放,由于扬液器1与本系统中贮钠罐2入口连接的管道相连接,能够通过重力作用将管道及设备中的钠彻底排净,这时维修人员可以安全的对其进行操作。当扬液器1中钠液装满时,可以通过氩气系统调节扬液器1与贮钠罐2的压力差,把扬液器1中的钠转移到贮钠罐2中,也可以通过氩气系统调节扬液器1中的压力使其液体压至电磁泵3的入口并达到一定液位时,启动电磁泵3向贮钠罐2转移钠液。
当反应堆需要运行时,启动本系统对一回路辅助系统设备及管道进行充钠。首先启动氩气系统对贮钠罐2加压,使贮钠罐2内的钠压出至电磁泵3入口并到达一定液位时,开启电磁泵3,将钠送至回路中,反应堆可以运行。
以上操作都是在管道上相应阀门的控制下完成的,同时可以根据反应堆具体内部结构的需要,本实施所述的贮钠罐2可以采用多个贮钠罐2并联,电磁泵3也可以采用多个电磁泵3并联组成。为了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时的安全,该系统还在工艺间地面设有钠接收盘,墙壁上敷设钢覆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二氧化硫大范围变动的脱硫装置
- 下一篇:肝内胆管取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