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溜冰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0133.4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戴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荣治 |
主分类号: | A63C17/26 | 分类号: | A63C17/26;A63C1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溜冰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溜冰鞋,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简单,使用简易、方便,可使溜冰鞋的使用更具简易、方便、稳定、安全和多元效果,而极符实际适用性、理想性和进步性,且前所未有的改良的溜冰鞋。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溜冰鞋,由于鞋底的诸滑轮均是呈双向自由转动,故在操作时,使用者均是将双脚交互的往后和往外侧方向蹬踩施力,借以达到顺利往前滑行目的;此种操控溜冰鞋的方式,虽可达到驱移溜冰鞋的目的和效果,但由于此种滑轮是呈双向自由转动,故针对幼童或初学者而言,却极易发生双脚往后施力时,连带造成滑轮及溜冰鞋后移,造成重心不稳、甚而发生跌倒的危险性现象。再者,由于使用者双脚必需恒做往后、往外侧施力的动作,方可致双向自由转动的滑轮及整个溜冰鞋往前移动,而无法如正常走路形态般,只要将双脚做前移动作即可,故运作在较不平滑的地面时,其亦有使用较不顺畅和费力、不便的缺失。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溜冰鞋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溜冰鞋,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溜冰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溜冰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溜冰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使用时更具简易、方便、稳定和安全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溜冰鞋,其中所述的装设在溜冰鞋体的其中一滑轮转轴,系安设有一与滑轮一同转动的棘齿轮,及在溜冰鞋体安设有一自由摆动的卡掣杆,该卡掣杆并可对棘齿轮做单向或双向转动控制。
前述的改良的溜冰鞋,其中所述的卡掣杆一端系借枢销活枢于溜冰鞋体,另端对应于棘齿轮周面,并可随着棘齿轮、滑轮的转动,逐一卡掣在棘齿轮的各棘齿位置,棘齿轮及滑轮是呈单向转动。
前述的改良的溜冰鞋,其中所述的卡掣杆系可借扣体固设于溜冰鞋体,并致棘齿轮的各棘齿不被卡掣控制,俾棘齿轮暨滑轮系呈双向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溜冰鞋,其中,借该溜冰鞋其中一滑轮的轮轴处安设有一棘齿轮,及该棘齿轮并可受一卡掣杆控制行单向转动,则使用者可在棘齿轮及同轴的滑轮只做往前移动的单向转动中,直接致双脚如正常走路形态般操作溜冰鞋移动,使溜冰鞋的使用更具简易、方便、稳定和安全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溜冰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溜冰鞋,其中,借该与溜冰鞋滑轮同轴的棘齿轮系可行双向自由转动,其可实施一般溜冰鞋般的操作形态,从而达到使用多元的目的和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简单,使用简易、方便,可使溜冰鞋的使用更具简易、方便、稳定和安全、多元效果,而极符实际适用性、理想性和进步性,且前所未有的改良的溜冰鞋。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掣杆呈卡设运作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掣杆被固设呈不卡设运作实施例的示意图。
1:溜冰鞋体 2(2’):滑轮
21:滑轮座 3:滑轮转轴
4:棘齿轮 41:棘齿
5:卡掣杆 51:枢销
52:定位座 6:刹车橡皮块
7:扣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溜冰鞋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荣治,未经戴荣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