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能量梯级利用制取热水的压缩冷凝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0535.4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勇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30/02;F24H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能量 梯级 利用 制取 热水 压缩 冷凝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能量梯级利用制取热水的压缩冷凝机组,采用压缩机与冷凝换热器组构成一个整体、节能循环改进制冷系统、采用相应结构的换热器分别承担过冷、冷凝取热、过热取热功能,可作为标准配套组件方便地用于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制取热水装置,属于空调热泵及供热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采用压缩机制冷系统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并通过氟水换热器将自来水加热到所需温度以作为生活热水之用,近年来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其耗电仅及电热水器的1/4以下,全年综合运行费用远低于电热水器,也比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低得多,且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安装使用及维修方便,适合全面推广。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大多数都将加热水用的冷凝器放置在热水罐内,这种闷烧方式的换热器传热能力很低,导致换热器面积很大,且一旦出现相关部分泄漏等故障,会导致制冷剂进入热水罐内或者制冷系统进水,且维修困难。
现有热泵热水器基本上都不采用节能循环器,由于加热生活热水到设计温度(一般取50~60℃左右)需要冷凝温度很高,导致排气压力很高,压缩比过大,特别是在冬季条件下更为严重,这一方面造成能效比EER(制热量/输入功率)大大降低而使耗电增大,经济性恶化,另一方面压缩机等部件的故障率增大,寿命降低。
由于热泵或者空调热水器分段取热至关重要,每一段换热特点各不相同,分别选择适用的换热器结构是保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关键,但是目前的产品中通常采用同一台换热器提取冷凝热,且不能很好地实现分级针对性的取热,导致换热面积过大,热工性能较差,在压缩机、冷凝器结构设计方面的整体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利用压缩机排气冷凝热的状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采取逆流交换最大程度的利用不同阶段的温度水平,分段取出相应品位的热量,创造性地将压缩机和各种相应结构形式的换热器组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制取热水专用压缩冷凝机组,方便地应用于小型家用及中型商用空调/热泵热水(及开水)装置,满足回收制冷机组冷凝热以提供中温生活热水(45~60℃)、高温蓄能热水(60~75℃)及开水等多种热水的需要,且节能循环器的采用可极大降低压缩机排气压力,提高制热能效比。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及开水)装置的实现冷凝热梯级能量回收的压缩冷凝机组,由小型立式压缩机、一组换热器及其它配件组成,其中换热器组包括过热器、常规冷凝器、过冷器及节能循环器,且换热器采用套管式结构,其中较大容量的常规冷凝器可采用壳管式、板式等结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依次通过过热器、常规冷凝器、过冷器及节能循环器,并在节能循环器中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蒸汽进行换热,完成整个冷凝及过冷过程并经节流机构降压后送往蒸发器制冷。
在热水环路中,低温进水在过冷器吸收制冷剂的液体热,在常规冷凝器中吸收两相冷凝热和一部分蒸汽过热量及液体热,水温达到45~60℃后,其中一部分可直接送出,另一部分送往过热器吸收过热区的热量,水温达到60~75℃后,作为高温热水蓄存在热水罐中,或者水温达到95~99℃后作为可饮用开水送出。
节能循环器、过冷器、过热器均可实现良好的逆流换热以充分实现冷凝热的梯级能量利用。如用户无需实现高温蓄热,可只设一级取水口,在过热器中将热水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后送出。
采用节能循环器可在保持冷凝温度为较低温度水平(40~54.4℃)时,即排气压力处于较低水平时,有效提升排气温度以保持乃至大大提高出水温度水平(热水出水温度范围35~100℃),同时系统能效比保持在很高水平,这是一般风冷热泵及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难以达到的,且排气压力的降低可有效减少压缩机等各部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压缩冷凝机组的标准配置应用于热泵热水系统,从而为整机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实现高效节能稳定可靠地供冷、供热、生产生活热水及开水的目的提供极佳的设备选择,使整机结构紧凑、装配方便、成本低,有效的降低了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安装、运行、维修方便,地域及气候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全部、部分换热器为套管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1、2中各部件编号与名称如下:
压缩机1、汽液分离器2、过热器3、常规冷凝器4、过冷器5、节能循环器6、节能循环器过冷液出口A、蒸发过热蒸汽进口B、低温进水C、中温出水D、高温出水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应用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勇,未经张茂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5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保温覆盖材料
- 下一篇:一种气管切开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