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0690.6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晖;郑绍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俊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中国香港上环文咸东***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是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世界照明工业的转型和新兴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崛起,巳成为不争的事实。半导体照明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应用的广泛性,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其发光机理是由二极管特殊的组成结构决定的:二极管主要由PN结芯片、电极和光学系统组成,当在电极上加上正向偏压之后,使电子和空穴分别注入P区和N区,当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会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其发光过程包括三个部分:正向偏压下的载流子注入、复合辐射和光能传输。由此可见二极管主要是靠载流子的不断移动而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无灯丝、工作电压低1.5-3.5V,使用寿命可达5万到10万小时,利环保,生产中无有害元素、使用中不发出有害物质、无辐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光源的颜色,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色表和显色性。人眼直接观察光源时看到的颜色,称为光源的色表,色坐标、色温等就是描述色表的量;而显色性是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如果各色物体受照后的颜色效果和标准光源照射时一样,则认为该光源的显色性好;反之,如果物体在受照后的颜色失真,该光源的显色性就差。
常见之白光发光二极管主要包括下列两种类型:
1、同时使用红光、蓝光及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蓝光发光二极管单元、红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及绿光发光二极管单元经驱动后可以分别发出蓝光、红光及绿光,以混合成白光。由于不同方向光色不一,因此不易混出均匀白光,其显色性低。
2、以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搭配黄色荧光粉,以产生白光。其中,黄色无机荧光粉受到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之蓝光照射之后,可发出黄色之荧光,黄色光再与没有被吸收的蓝光一起混光成为二波长白光。但采用这种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性较低,色彩还原性较差;特别是当其被应用在普通照明领域时,其显色性无法达到普通照明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色温和提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上覆盖有黄色荧光层;其中,所述基座上还固定有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和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同被覆盖于所述黄色荧光层内。
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波长为610~640nm。
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与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串联或并联。
所述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可以有多个,各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串联或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是在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配合黄色荧光粉的暖白光封装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波长为610至640nm的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进行混色及调色,从而起到调节色温效果,实现色温从1500K到2700K的平滑线性过度以及提高显色性,能真实还原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黄色荧光层中的黄色荧光粉受到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之蓝光照射之后,可发出黄色之荧光,黄色光再与没有被吸收的蓝光一起混光成为暖白光,暖白光与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之红光混色后即成为高显色性的暖白光,且兼具良好的色彩还原性。即使在低色温的情况下,其显色指数也能在Ra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灯泡型封装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表面黏着型封装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俊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俊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6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冷式保温箱
- 下一篇:一种与钢绞线直接配合的拉线盘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