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1431.5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唐李晟;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3/06 | 分类号: | H01J63/06;H01J6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2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荧光灯 电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平面荧光灯DBD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电极放电发光如图2所示,灰色部分为放电区域,电极的尖端起固定放电区域的作用。该电极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放电展开呈三角形,角区内亮度较高,但是三角区外区域亮度明显比三角区内的要低,形成了明显的亮区和暗区。亮度均匀性较低,同时由于放电展开不充分,降低了器件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平面荧光灯电极结构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平面荧光灯发光效率的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阳极和阴极,形成带状放电电极对,电极对表面设置有介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分为厚介质层区和薄介质层区。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厚介质层区和薄介质层区均为平行的带状,并相互间隔;所述带状的厚介质层区和薄介质层区与带状放电电极对垂直交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电极表面设置不同厚度的介质层区,需要抑制放电的部分的介质层厚度大于放电部分的介质厚度,实现对放电电压和电流分布的控制,起到抑制DBD平面荧光灯中的放电收缩现象,提高放电均匀性。而且由于介质表面的厚度差异,增加了介质表面的荧光粉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荧光灯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平面荧光灯电极的放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视图。
图5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3图4图5中,1为基板,3为厚介质层区,3’为薄介质层区,4为阳极,5为阴极,10为放电发光区。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由下基板1和上基板2及封接框8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腔体,中间设备有隔离柱6,起支撑上下基板,保持上下基板之间的间隔的作用。下基板上设置有阳极4和阴极5,5’为阴极上突起的尖端,阳极4和阴极5表面设置有介质层3”,腔体内壁设置有荧光粉层7,腔体内充有氙或含氙的惰性气体。当阳极4和阴极5上施加高的电压后,腔体内的气体被电场击穿,产生电离放电,发出紫外线,紫外线进而激发腔体内部的荧光粉层7,发出可见光9。该电极结构放电展开呈三角形,角区内亮度较高,但是三角区外区域亮度明显比三角区内的要低,形成了明显的亮区和暗区。
如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改进的平面荧光灯的电极结构,电极结构为简单的直线型结构,包括基板1,基板1上设置有数个平行的阳极4和阴极5组成的带状放电电极对,形成一个发光平面。电极4、5表面覆盖有介质层,介质分为带状厚区3和薄区3’并相互间隔;带状的厚区3和薄区3’与带状放电电极对垂直交错。阳极4和阴极5分别与外电路连接,当阳极4和阴极5上施加一个高的电压时,工作气体被击穿产电离放电。介质层厚区3起到限制放电的作用,从而使放电区域被固定于图中的区域10内,起到防止放电收缩,局部放电过强造成亮度不均和发热不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防光耀眼屏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空调连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