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头立式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1441.9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甲良;赵万来;杨纪春;张锡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1/08 | 分类号: | B23C1/08;B23Q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铣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械加工机床,特别是一种应用在汽车领域中的对重型汽车中后桥总成上的两支撑面同时进行加工的双头立式铣床。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普通立式铣床虽然具有通用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宽等特点,但由于其对两对称桥包中心的支撑面进行的是单面加工,因此其效率较低,操作劳动强度大,技术性要求高,在部分环节上还易发生误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能对重型汽车中后桥总成上的两支撑面进行同时加工的双头立式铣床。即保证了产品技术要求和国产化的进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双头铣动力头1,双头铣动力头1与铣床4通过铣床4中的螺旋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铣床4工作台上的两端分别用螺栓固定有V型右定位5、V型左定位7,铣床4工作台上的中间部位设有定位键8,通过螺栓9固定有气动铣夹具2,在V型右定位5和气动铣夹具2之间用螺栓固定有定位支撑3。
所述的双头立式铣床三套定位机构的组成是:左端定位机构是中后桥壳总成6上的Φh6轴头11和v型左定位7构成的;右端定位机构是由中后桥壳总成6上Φh6轴头11和v型右定位5构成的,纵向定位机构是由定位支撑3与中后桥壳总成6的法兰端面构成的。
所述的气动铣夹具2上安装有气动换向手柄10。
很明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立式铣床,不仅能对重型汽车中后桥总成上的两支撑面进行同时加工,而且能够保证了产品技术要求和国产化的进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的标号分别表示:1、双头铣动力头,2、气动铣夹具,3、定位支撑,4、铣床,5、右端V型定位机构,6、中后桥壳总成,7、左端V型定位机构,8、定位键,9、螺栓,10、气动换向手柄,11、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双头铣动力头1,双头铣动力头1与X53T铣床4通过X53T铣床4中的螺旋齿轮相啮合,X53T铣床4工作台上的两端分别用螺栓固定有V型右定位5、V型左定位7,V型右定位5和V型左定位7上各有一个定位键8,X53T铣床4工作台上的中间部位通过螺栓9固定有气动铣夹具2,X53T铣床4工作台上的设有梯形槽12,梯形槽12与气动铣夹具2、V型右定位5和V型左定位7上的2个定位键8进行配合,保证其中心位置要求,在V型右定位5和气动铣夹具2之间用螺栓固定有定位支撑3;在气动铣夹具2上安装有气动换向手柄10。中后桥壳总成6靠三个定位机构固定在铣床4的工作台。双头立式铣床三套定位机构的组成是:左端定位机构是中后桥壳总成6上的Φh6轴头11和v型左定位7构成的;右端定位机构是由中后桥壳总成6上Φh6轴头11和v型右定位5构成的,纵向定位机构是由定位支撑3与中后桥壳总成6的法兰端面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气动铣夹具2、V型右定位5和V型左定位7上的2个定位键8与X53T铣床4的工作台梯形槽12相配合,调整好位置后用螺栓9固定在X53T铣床4的工作台面上,保证其中心位置要求,然后把中后桥壳总成6上¢h6轴头11放到左端V型定位机构7的V型和右端V型定位机构5的V型中,中后桥壳总成6的法兰盘端面在靠近定位支撑3的定位面,压紧中后桥壳总成6上的¢h6轴头11,气动铣夹具2中的浮动支撑面在气动的作用下靠近中后桥壳总成6的底面,将中后桥壳总成6压紧,即可进行双支撑面同时铣屑加工,由于双头铣动力头1分别与X53T铣床4中的螺旋齿轮相啮合,这样就使两铣动力头同时加工多品种斯太尔中后桥壳总成6上的双支撑面,中后桥壳总成6加工完成后松开是靠气动换向手柄10来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