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CFL照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1705.0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6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瞿洪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00;H05B41/29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58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cfl 照明 系统 | ||
1.CCFL照明系统,由透明固体面板(1)和背光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背光模块由棱镜(2)、扩散板(3)、反射板(4、4a)、导光板(5)、CCFL(7)配合构成,透明固体面板(1)与背光模块的各组件顺序连接,设备内包括一个CCFL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电源适配单元(8)、电源逆配单元(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射板(4)与导光板(5)连接的一侧设置一层扩散膜(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适配单元(8)的输入端电阻R1、R2串联后与热敏电阻VAR1、电容C1、共模电感L1并联,共模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适配单元(8)中电阻R3、R5,R4、R6分别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然后再与二极管D1串联,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构成抑制场效应管Q1尖峰电压的吸收回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适配单元(8)中电阻R14、R15并联后与电容C7串联,构成抑制二极管D3尖峰电压的回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逆配单元(9)的输入端通过开关K连接PWM模块,芯片Q803的1、2、3脚短接后连接到输入端,4脚接PWM模块,5、6、7、8脚短接后连接电感L801、续流二极管D801,电容C806、电阻R807并联后与电感L801串联,构成一个DC/DC降压转换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逆配单元(9)DC/DC降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由电阻R15、R16分别降压后连接到三级管Q7、Q8的基极和变压器T801的一组初级线圈上,三级管Q7的集电极、Q8的发射极接地,Q7的发射极、Q8的集电极接到变压器T801的另一组初级线圈上,构成自激振荡电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CFL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逆配单元(9)的变压器T801的次级线圈接1路或1路以上的CCFL(7),每一路CCFL(7)的前端都串接一个镇流电容和一个反馈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7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