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1825.0 | 申请日: | 200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9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青松;冯陆冰;张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青松;冯陆冰;张宏春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子宫 内膜 细胞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科医疗产品,是用于采集子宫内膜细胞,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一次性采集器械。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原发于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命,随着性激素疗法的应用,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内妇科子宫内膜取样通常采用诊断性分刮术进行,取样后进行病理切片诊断,整个过程需要五天左右才能得出诊断结果,耗时较长,而且取样时需要扩张宫颈管,痛苦大,易出血,病人不易接受,有时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与痛苦。随着细胞学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液基细胞学诊断技术的引进,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而且是微痛、微创技术,为细胞学诊断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临床医生要求一种病人痛苦小,不易出血的易于进行妇科查体的一次性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械,通过子宫内膜细胞学的诊断技术代替诊断性分刮术的病理切片诊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诊断性刮宫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无需扩张宫颈管,病人痛苦小,出血少,易于接受,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械。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刷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刷,包括套管、芯杆和刷头三个部分,芯杆与刷头连接,可以自由分离。
本实用新型采集刷直径较小,套管直径在3-5mm,无需扩张宫颈管,可以自由进出子宫颈口,通过对套管的推拉,实现刷头的打开与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集刷所用材料要求成本低,无损健康,结实,有韧性。刷毛柔软有弹性,可弯曲,采集刷价格不能给予患者经济上的顾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管(1)、芯杆(2)和刷头(3)。芯杆(2)和刷头(3)连接,可分离,共同套在套管(1)内。图1采集刷收于套管(1)内示意图。图2示示采集刷打开状态示意图。为防止套管(1)在进入子宫时向外滑动,在芯杆(2)下方设有固定卡(4),当需要撤出套管(1)时,轻轻掰断固定卡(4)即可。为了便于掌握深度,套管(1)表面标注刻度(5)。刷头3的最前方为圆球型设计,不会对子宫造成创伤。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先将芯杆(2)和刷头(3)收于套管(1)内,形成杆状结构,由于套管(1)直径较小,无需扩宫,直接将套管(1)缓慢送入子宫内,根据刻度(5)适当掌握深度,掰断固定卡(4),适当退出套管(1),刷头(3)刷毛打开,固定套管(1),顺时针转动芯杆(2)约3-5圈,即可采集到内膜细胞成份。然后将套管(1)推入宫腔内,刷头(3)闭合连同细胞成份一起收入套管(1)内,从宫腔内缓慢取出采集刷,滑动套管(1),打开刷头(3),用镊子将刷头(3)从芯杆(2)上摘下放入液基细胞保存液内,或直接涂片固定送细胞实验室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青松;冯陆冰;张宏春,未经马青松;冯陆冰;张宏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1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器件和用于制造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串联白色有机发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