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游泳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2209.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承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承铉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游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保护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婴儿游泳保护器材。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婴儿游泳圈目前现有的婴儿游泳圈,包括泡沫游泳圈和充气式游泳圈,泡沫游泳圈在保管或者搬运时非常不便。
游泳圈通常采用充气式,将其套在婴儿颈部上使用,游泳圈戴在婴儿的颈部,可以使婴儿在水中直立漂浮,促进婴儿的成长发育,但是如何避免发生婴儿掉入水中的危险性以及如何设计出舒适的托住婴儿下颚的构造未见报道。
同时,现有的游泳圈与婴儿颈部接触的游泳圈内圈很容易损伤婴儿娇嫩的皮肤。例如在日本公开实用公报6-3327公开发表的“便于在颈部佩戴的上端开口的漂浮具”;在韩国登记实用新方案公报20-377821中发表的“设有锁定开口的锁扣装置的婴儿游泳圈”;在韩国登记实用新方案公报20-414037中发表的“充气式游泳圈”,所述充气是游泳圈在内圈设有独立气囊;等等。这些专利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婴儿游泳圈功能不全面,尤其对于婴儿来说,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于皮肤非常娇嫩的婴儿,游泳内圈非常容易伤害婴儿的皮肤;下颚托结构过于简陋或者没有设置,当婴儿下颚放上游泳圈时会形成一定的负重,引起泳圈相应部位的折弯、拉挤、甚至破损和漏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婴儿游泳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婴儿游泳圈,包括外圈10和设置于外圈10内侧并与外圈10相连的独立气囊20,外圈10和独立气囊20上分别设有断口12,外圈10上设有连接断口12两端的连接件13,所述外圈10和独立气囊20通过隔断塑料30相连接;隔断塑料30与圈体的结合端点31a和31b处形成外圈10和独立气囊之间气体的通道,所述外圈10上设置有充气孔14,带有外圈圈痕11。
所述外圈圈痕11设置于外圈10的外侧。
所述外圈10和独立气囊20还设置有横向隔层40,横向隔层40将外圈10和独立气囊20分为两层结构。
所述独立气囊20前沿弧形设计。
所述外圈10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隔断塑料,将内外圈隔开,依靠隔断塑料与游泳圈结合处端部设计,形成内外圈的通口使内外圈通气。将内外游泳圈压封,游泳圈独立气囊因为没有圈痕露出,内沿设计光滑平整,避免了普通颈圈内沿对婴儿娇嫩皮肤的伤害;独特的内圈前沿弧形设计,形成一定的支撑力,让婴儿的下巴,颈部和头部更舒适,可以防止婴儿落入水中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可以避免游泳圈相应部位的折弯和破损。
隔断塑料并没有将独立气囊和外圈完全隔开,隔断塑料30与圈体在31a和31b处结合,留置了两个通气的位置,使内圈(独立气囊)外圈可以相互通气,这样内外圈所受的压力相同,即使内圈受到较强的压力时,也不会产生漏气破损的现象。
而横向隔层40并不与外圈的外侧圈痕相重合,可以保证游泳圈充气后在水中使用时不管从哪一面歪斜,都可以保持竖体的结构,保持浮力,而且还可以使用多样颜色的隔层40,使游泳圈鲜艳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背景技术所述的漂浮具简图
图6背景技术所述的游泳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现有的婴儿游泳圈没有充分考虑婴儿颈部的舒适和安全,下颚托结构过于简陋或者没有设置,当婴儿下颚放上游泳圈时会形成一定的负重,引起泳圈相应部位的折弯、拉挤、甚至破损和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承铉,未经金承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22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瞬时抗谐波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化成分选系统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