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用绿色荧光体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0134.1 | 申请日: | 200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长崎纯久;丰田恩津水;日比野纯一;杉木和彦;堀河敬司;重藤修行;宫前雄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1/02 | 分类号: | H01J11/02;C09K11/08;C09K11/5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装置 以及 绿色 荧光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构成其荧光体层的荧光体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下、简称“PDP装置”)作为能够实现高精度、大画面的图像显示设备备受瞩目。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简称“PDP”)是PDP装置的显示图像的部分,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由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带状透明电极和金属汇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覆盖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以及保护层构成。另一方面,背面板由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带状寻址电极、覆盖寻址电极的电介质基层、电介质基层上形成的障壁以及各障壁间形成的荧光体层构成。
前面板和背面板被在其周围部形成的密封材密封。而且,通过密封而成的前面板和背面板的间隙中封入由氖气和氙气等组成的放电气体。
具有该构成的PDP,通过向由显示电极、维持电极、扫描电极组成的电极群施加电压,使放电气体放电,并通过由该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使荧光体层发光,从而进行图像显示。
PDP通过加色混合所谓的3原色(红色、绿色、蓝色),进行全彩色显示。为了进行该全彩色显示,PDP包括发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层。通过叠层各色荧光体材料而构成各色荧光体层。
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荧光体材料之一的Zn2SiO4:Mn,其表面带负电。因此,PDP显示时放电气体中产生的氖气和氙气的正离子与带负电的Zn2SiO4:Mn容易产生离子碰撞。由于该碰撞Zn2SiO4:Mn表面恶化。因此,长时间使用PDP装置,绿色的亮度会由于Zn2SiO4:Mn的恶化而下降。
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了在Zn2SiO4:Mn表面叠层通过蒸镀法或烧制法能够获得正极性的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但是,由于通过蒸镀法或烧制法制得的膜的叠层中,Zn2SiO4:Mn表面涂布不发光的膜物质,因此存在Zn2SiO4:Mn的亮度会下降的问题。
另外,提出使用PDP用荧光体粒子的PDP,该PDP用荧光体粒子是通过在Zn2SiO4:Mn等的荧光体材料的表面附着金属醇盐,并对其进行烧制,用金属氧化物的薄膜涂布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但是,由于金属醇盐是含有有机物的化合物,如果烧制不充分,则荧光体表面会残留碳类化合物。该碳类化合物会由于放电而分解。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下,分解的碳类化合物排出到放电空间,放电会不稳定。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86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95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PDP装置是一种具有面板主体的PDP装置,其中,相向配置一对透明基板以便至少在前面侧的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同时在至少一方基板上配置用于将放电空间分隔为多个的障壁,并且,在基板上配置电极群以便在由障壁分隔的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同时设有通过放电发光的荧光体层,荧光体层包括至少由Zn2SiO4:Mn的绿色荧光体粒子构成的荧光体层,在所述绿色荧光体粒子的表面的一部分上涂布氧化镁,并且,用XPS装置测定出的在从所述绿色荧光体粒子的最表面到10nm以内的范围内的Mg元素相对于Si元素的比为0.7以上4.0以下。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由Zn2SiO4:Mn组成的绿色荧光体材料的亮度高,且在长时间使用下亮度下降小的PDP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PDP电极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PDP图像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PDP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PDP装置的初期亮度和Mg/Si比的关系的特征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PDP装置的亮度维持率和Mg/Si比的关系的特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PDP
101 前面玻璃基板
102 背面玻璃基板
103 维持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容器
- 下一篇:X射线源和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