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帧检错、纠错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0313.5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武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518129中国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检错 纠错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内容的检错、纠错技术,具体涉及同步帧检错、纠 错方法和装置。
发明背景
在目前所应用的同步技术中,发送方要向接收方发送包含同步帧和 数据帧的超帧。图1是现有技术的超帧结构图,在图1中,发送方发射 的用于同步的每个同步帧信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个固定的m-bit 的固定同步序列(Sync);第二部分为一个n-bit的递减索引号(Index)。 所述Index的递减方式通常为:上一帧的索引号为x,则下一帧索引号 为x-1;当Index递减到0时,后面紧跟的为数据帧。
接收方首先根据m-bit的Sync找到同步帧的帧头,然后判断当前的 Index值是否为0,如果为0,则把后面的内容解释为数据帧;否则,继 续接收帧结构中的内容,直到Index减为0时开始接收数据帧。
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同步帧的检错、纠错等处理方案,因此对同 步帧的信号保护不够。在通信中,尤其是无线通信中,由于信道的快速 多变,误码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如果n-bit的Index中任一比特发生 误码,都会导致接收方的同步错误。这将导致接收方对数据帧的起始位 置判断错误,进而错误地接收数据帧;这也会导致用户满意度的明显降 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帧的检错方法和装置, 以便检测来自发送端的同步帧的正确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帧的纠错方法和装 置,以对来自发送端的同步帧进行纠错,提高用户满意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步帧检错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同步帧序列及发送端校验序列,所述发送 端校验序列是由发送端信息序列和生成多项式得到;发送端信息序列是 根据发送端同步帧序列的帧结构得到;
根据所述同步帧序列的帧结构,接收端得到与校验序列相关的接收 端信息序列,并根据所述接收端信息序列和所述生成多项式得到接收端 校验序列,
根据所述接收端校验序列和所述发送端校验序列确定同步帧传输的 正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同步帧检错装置,该装置包括与校验序 列的比特数相同的乘法器、异或器和寄存器,以及与所有寄存器相连的 检错比较器;
其中,异或器与寄存器的连接方式为间隔串联,位于末端的寄存器 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每一个乘法器,所述每一个乘法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 地与一个异或器的输入端相连;从位于头端的乘法器到位于末端的乘法 器中,分别保存有预先设置的生成多项式系数;位于末端的寄存器还将 得到的值反馈给相连的乘法器;所述每一个寄存器,用于将最终得到的 值作为接收端校验序列中相应的比特发送给检错比较器;
所述检错比较器,用于根据来自发送端的发送端校验序列与收到的 所述接收端校验序列确定同步帧传输的正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同步帧纠错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同步帧序列及发送端校验序列,所述发送 端校验序列是由发送端信息序列和生成多项式得到发送端校验序列,发 送端信息序列是根据发送端同步帧序列的帧结构得到;
根据所述同步帧序列的帧结构,接收端得到与校验序列相关的接收 端信息序列,并根据所述接收端信息序列得到伴随序列,根据该伴随序 列得到错误样式;
根据该错误样式和所述接收端信息序列得到纠错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同步帧纠错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异或 器相连的用于存储发送端信息序列的寄存器,以及通过异或器相连的用 于存储伴随序列的寄存器,还包括与存储伴随序列的所述寄存器通过加 法器、纠错比较器相连的用于存储错误样式的寄存器,还包括与存储错 误样式的所述寄存器和存储发送端信息序列的寄存器相连的异或器;
其中,存储发送端信息序列的所述寄存器,用于将自身存储的发送 端信息序列发送给与存储伴随序列的寄存器相连的异或器,以生成伴随 序列;
存储伴随序列的所述寄存器,用于保存相连的异或器发来的伴随序 列,并将存储的伴随序列发送给加法器、纠错比较器,以生成错误样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