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0431.6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征起;西中胜喜;宫崎晃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1/02 | 分类号: | H01J1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气体放电发光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具有将前面板和背面板相对配置并通过密封材料将其周边部密封后的结构,在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形成的放电空间中,封入有氖气(Ne)及氙气(Xe)等放电气体。
前面板具有: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的由条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覆盖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以及覆盖电介质层的保护层。显示电极分别由透明电极和形成在该透明电极上的金属材料的汇流电极构成。
另一方面,背面板具有: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多个条状寻址电极、覆盖寻址电极的电介质层、形成在电介质层上且划分放电空间的障壁、以及形成在障壁间的电介质层上和障壁侧面且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层。
以使显示电极和寻址电极交差的方式相对配置前面板和背面板,在这些电极交差的交差部形成放电单元。
放电单元以矩阵形状排列,在显示电极方向上排列的、具有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层的3个放电单元,形成用于彩色显示的像素。
PDP向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及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规定电压,产生气体放电,通过由该气体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来激励荧光体层发光,从而显示彩色图像。
通常,被封入于PDP内的放电气体的压力为66.7kPa(500Torr)左右,由于该压力低于大气压,从而在前面板和背面板隔着障壁互相挤压的方向上,有挤压力的作用。但是,在气压低的地方该挤压力减弱,PDP向膨胀方向变形,作用于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的挤压力减小。其结果,在PDP的点亮时,向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施加电压脉冲后,由于电介质层的压电效应引起的振动,在电介质层和障壁之间反复碰撞,由此发生频率为10kHz左右的听觉范围内的噪音。
对于这样的课题,公开的示例有,使密封周边部时的密封部的厚度大于图像显示区域的间隔尺寸,从而使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央部成凹陷形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但是,使密封部的厚度大于图像显示区域的间隔时,特别在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部,障壁的顶部和电介质层之间产生“浮隙”,发生串扰。此处,串扰是指,与放电的放电单元相邻的放电单元不易点亮的现象。是由于如下原因发生的,放电所产生的被称为引火粒子(带电粒子)的物质,通过“浮隙”飞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从而使该放电单元不易产生放电。从而,存在由于该串扰而发生点亮不良的问题,并且也存在为了防止串扰,需要提高施加于寻址电极等上的电压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39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PDP将一对玻璃基板相对配置,形成图像显示区域和非图像显示区域,且具有将所述非图像显示区域的所述玻璃基板的周边通过密封层密封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板厚在2mm以下,并且将密封部中的玻璃基板间的间隔设置为大于图像通过密封层密封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板厚在2mm以下,并且将密封部中的玻璃基板间的间隔设置为大于图像显示区域中的玻璃基板间的间隔。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不损害PDP的强度均一性,可抑制噪音,并且不发生串扰等的PDP。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PDP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PDP背面板的构成和密封部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PDP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B是表示密封部的密封层在收缩并被密封时的PDP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中PDP的板厚所引起的浮隙量变化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中PDP的板厚所引起的浮隙量变化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中PDP的板厚所引起的浮隙量变化的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中PDP的玻璃基板的板厚和浮隙量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PDP
2 前面板
3 前面玻璃基板
4 扫描电极
4a、5a 透明电极
4b、5b 汇流电极
5 维持电极
6 显示电极
9 背面板
10 背面玻璃基板
11 寻址电极
12 底电介质层
13 障壁
14R、14G、14B 荧光体层
15 放电空间
16 放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