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0910.8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白根隆行;井上薰;宇贺治正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4/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1.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至少具有:
负极,其具有在负极集电体的外周面沿卷绕方向形成、且能够可 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柱状的第1负极活性物质、和形成于内周面 上的柱状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
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 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以及
隔膜,其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
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将卷绕时所述负极在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间形成的空隙率和在 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间形成的空隙率之差设定在1.1%以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卷 绕时使所述负极的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密度和所述第2负极活性 物质的密度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的宽度和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 的宽度在卷绕方向相等,且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的高度和 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的高度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的高度和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 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的宽度和所述第2负 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的宽度在卷绕方向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的形状和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所述柱的 形状相等,且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间隔小于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 质的间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密度与对置的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的密度、以及 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密度之比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作 为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及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采用至少可逆地 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理论容量密度超过833mAh/cm3的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采 用含硅粒子作为所述材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含硅粒子是用SiOx表示、且0.3≤x≤1.3的氧化硅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9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塞孔沉金板前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包、便携式呼吸机及呼吸机的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