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拾光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0964.4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西本雅彦;中西直树;小野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拾光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光盘等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例如信息的记录、再现、消除等处理的光学式信息处理装置中用于作为其骨干部件的光学式拾取头装置的具有检测出再现信号和/或记录信号以及各种伺服信号的功能的拾光器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记录高清晰活动图像或信息,需要使1块光信息记录介质能记录的容量增大。因此,已考虑在光信息记录介质设置多个记录层。作为再现专用,有DVD-ROM、DVD-Video等专用信息记录介质,单面2层记录的已商品化。而且,作为记录专用,DVD-R DL(双层)、DVD+R DL(双层)等单片2层记录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已商品化。又,作为下一代光信息记录介质,蓝光光盘、HD-DVD等单片2层的再现用和记录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已上市。
可是,具有2个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来自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记录层以外的记录层的非所需反射光(来自他层的杂散光)成为问题。具体而言,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记录层上反射的光与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记录层以外的记录层上反射的光重叠的状态下检测出光时,不能求出准确的光量。
针对此问题,例如提出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203010号公报)揭示的技术。
再者,文献日本国特开2005-203010号公报的全部揭示通过完全原样引用,与本说明书综合为一体。
考虑已有的图2所示的拾光器装置。下面,示出此已有拾光器装置工作原理。图2是示出使用衍射光栅(全息)的普通拾光器装置1的光学原理的组成图。2是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3是偏振性衍射光栅,4是准直透镜,5是1/4波长片,6是物镜,7是光信息记录介质,8是感光元件。
从光源2出射的光,在偏振性衍射光栅3上几乎全透射,并由准直透镜4形成平行光后,由1/4波长片5形成圆偏振光,被物镜6汇聚到光信息记录介质7上。来自光信息记录介质7的反射光由1/4波长片5变换到与往程光的偏振方向正交的偏振方向,并由准直透镜4形成汇聚光后,入射到偏振性衍射光栅3。此情况下的反射光是与往程光正交的偏振光,所以大体上受到偏振性衍射光栅3衍射,并且+1次衍射光入射到感光元件群8,从而检测出信号。这时,设光信息记录介质7的纹道方向y处在从图纸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如附图所示。将跟踪信号当作DPP(Differential Push-Pull:差动推挽)信号检测出来。
这种普通的使用衍射光栅3的拾光器装置1中,在对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作记录再现时发生一个问题。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在介质的厚度方向有2个记录层,接近拾光器装置1的第1记录层由半透明的记录层组成,利用拾光器装置1在第1记录层和第2记录层改变焦点,从而能对两层进行记录或再现。
检测出这种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跟踪信号时,发生问题。具体而言,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跟踪用子推挽信号紊乱。其原因是:来自非对焦的另一方记录层的反射光为散焦光,并覆盖感光元件8的感光区。
图3示出其状况。图3示出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中接近拾光器装置1的第1记录层上对焦时的状况。感光元件群8上除将来自对焦的第1记录层的汇聚光束(图3中分别用黑圆表示)外,还将来自未对焦的另一方的非对焦层(第2记录层)的散焦光入射到感光区。影响大的是3光束中的主光束的散焦光。在图3中判明聚焦用主光束的散焦光(Fo主光束的散焦光)和跟踪用主光束的散焦光(Tr主光束的散焦光)入射得跨过各感光区。图3中,用带一些点的半圆状区表示前者的散焦光,用带一些点的1/4圆状区表示后者的散焦光。产生SPP信号的感光区中,在感光区E、F入射许多散焦光。
如图3所示的例子那样,对接近拾光器装置1的第1记录层作记录或再现时,可使子光束的推挽信号仅从感光区G、H的输出信号产生。这就检测出3光束中子光束1的左右的推挽信号。又,另一个记录层上作对焦的情况下,即对远离拾光器装置1的第2记录层作记录或再现时,可使子光束的推挽信号仅从感光区E、F的输出信号产生。这就检测出3光束中子光束2的左右的推挽信号。
总之,对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再现时,仅用对应于各层存在2个的子光束中的一子光束的推挽信号产生差动推挽信号DPP,则能检测出跟踪信号而不受来自另一层的散焦光的影响。利用这种方法,即使在光信息记录介质7是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差动推挽信号DPP,可进行跟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09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