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交换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1425.2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6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塞恩赫·特兰;亨利·乔;斯科特·登顿;安德鲁·赫厅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博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0 | 分类号: | H04L12/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晓红;李琴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交换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换机。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电话通常都被设 计成可在多种网络环境下操作。例如,笔记本电脑通常有多种连接到网络的方 式。根据环境,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可选择使用IEEE802.11或者家庭射频 (HomeRF)无线通信标准来无线连接到网络。使用者还可选择使用更安全的 连接方式来连接到网络,比如使用带RJ-45插头的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 (RJ-45电缆)来直接连接到局域网(LAN)。
为了实现连接的灵活性和便携性,笔记本电脑必须设计成具有从一种类型 的网络连接切换到另一种的能力,比如从无线连接到有线连接,或从一个网络 通信端口到另一个网络通信端口。笔记本电脑一般具有多个网络通信端口,比 如802.11无线通信端口、RJ-45兼容网络端口和对接站(docking station)网络 端口。现有技术中,使用片外LAN交换机或片外高速模拟多路复用器来将笔记 本电脑切换到使用RJ-45网络端口或对接站端口进行工作,其位于笔记本电脑 的物理层设备(PHY)的输出和RJ-45及对接站端口之间。换句话说,LAN交 换机是独立并且显著区别于PHY芯片的。尽管以上所举的例子是关于笔记本电 脑的,其他类型的带网络功能的设备(比如桌上型电脑和其他便携设备)会遇 到相同的问题。
笔记本电脑的PHY和网络通信端口之间的这一额外硬件有以下几个不便 之处,包括:因为额外的部件而增加了成本;因额外的部件以及为补偿传输振 幅损失而需要的更好的PHY功率,导致总功率需求增加;因混合失配和信号失 真导致的电缆范围和链接性能的降低。因此,所需的是没有以上缺陷的吉比特 控制器。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网络环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模块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吉比特控制器微处理器的模块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对接站I/O端口和单机连接器端口之间交 换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描述了本发明具体特征的实施例。实施例描述,以及说明书中提到 的“一个实施例”,“一个示范实施例”等,指出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一个特殊 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无须每个实施例包括该特殊特征、结构或特性。因此, 本发明比所示的单个实施例包括更多的主题。此外,这些表达不是必需涉及相 同的实施例。当一个特殊特征、结构或特性被用来描述有关实施例时候,它被 理解为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是可获得其他有关实施例的特 征、结构或特性,不论是否被明确的描述。现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当 具体方法和结构被讨论,应该被理解成只是出于说明的目的。本发明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知晓其他结构和程序可用于本发明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本质和范 围。
图1举例说明了一种网络范例100,其中有笔记本电脑103和109。网络 100包括个人计算机101、服务器105、数据集线器107、对接站111和网络交 换机110。交换机110使计算机101与笔记本电脑103、服务器105或集线器 107通信。交换机110同样使笔记本电脑103、服务器105和集线器107与连 接到交换机上的任何其他计算机系统通信。尽管没有被显示,计算机101和 103、服务器105或集线器107可被连接到其他网络系统,比如LAN、WAN 或互联网。
在较高级别,当交换机110接收到来自计算机101的数据,便检查该数据 以确定数据的目的地址。一旦提取到目的地址和发送指令,交换机110作出将 所接收的数据发送到何处的决定。例如,计算机101希望仅发送数据到服务器 105。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机110将接收自计算机101的数据转发到服务器105。 在另一个例子中,计算机101希望发送数据到计算机103和服务器105。在这 种情况下,交换机110将来自计算机101的数据转发到计算机103和服务器 105两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所给出介绍可以知晓其他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博通公司,未经美国博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1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