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和使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2357.1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昌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05 | 分类号: | H04B7/00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调制 系统 发送 电路 使用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移动电话、无线LAN装置等通信设备的发送电 路,特别涉及一种发送电路和使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设备,该发送电路用 于减弱群延迟的频率特性和发送信号频带中的衰减量,并且还将动态范围 扩大到高频频带。
背景技术
使用如图9中所示的正交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其作为用于移动电话 的传统发送电路。图9是示出正交调制系统的传统发送电路的示例性结构 的框图。如图9中所示,正交调制系统的传统发送电路包括D/A转换器101 和104、低通滤波器102和105、混频器103和106、本地振荡器107、移 相器108、加法器109、RF滤波器110、衰减器111、功率放大器112和隔 离器113。
从基带电路(未示出)输入的I和Q信号经由D/A转换器101和104 以及低通滤波器102和105而被分别输入至混频器103和106。输入至混频 器103和106的信号与包括本地振荡器107和移相器108的相位频率划分 电路所划分的信号混合在一起,然后由加法器109进行正交调制处理。来 自加法器109的输出信号通过用于抑制多余谐波的RF滤波器110,经由衰 减器111被功率放大器112放大,然后经由用于抑制功率放大器112的负载 变化的隔离器113输出到天线双工器(未示出)。
如今,广泛地使用了多种通信系统,并且需要与多个通信系统兼容的 多模式无线通信系统。但是,由于元件数量的增多,特别是在无线部分中 元件数量的增多,由基于传统技术开发的技术所制造的多模式无线通信终 端的尺寸增大,并因此导致成本增高。因此,在实现多模式无线通信终端 过程中,如何将一个元件用于多个目的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EDGE(增强数据GSM环境)系统中,由于下列原因,极化调制系 统常用作无线发送部分中的调制系统,其中该EDGE系统是为了提高通信 速度而基于GSM(用于移动通信的全球系统)开发的一种移动电话标准。 极化调制系统与作为传统调制系统的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 制的发送电路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通过在与GSM系统和UMTS(全球移 动通信系统)兼容的多模式无线通信终端中采用极化调制系统,该系统由 于可使用一个相同平台而被简化。
在这种背景下,已提出一种极化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图10是示出极 化调制系统的传统发送电路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如图10中所示,从基带 电路(未示出)输入的I和Q信号被编解码器(CODEC)114分离为幅度 信号和相位信号。幅度信号由幅度调制器115进行幅度调制,并且经由D/A 转换器116和衰减器117而被输入到电压控制电路118。电压控制电路118 将根据幅度信号的幅值而生成的信号输出到功率放大器119。相位信号被输 入到相位调制器120。相位调制器120对输入的相位信号执行相位调制,并 将得到的信号作为相位调制信号而输出。功率放大器119利用从电压控制 电路118输出的信号对从相位调制器120输出的相位调制信号执行幅度调 制,并将得到的信号作为幅度调制信号输出到天线双工器(未示出)。
与上述参照图9所述的正交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相比,极化调制系统 的发送电路不需要模拟正交调制器,因此不需要RF滤波器110。此外,极 化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可减小功耗,这是因为功率放大器119不需要提供 线性。极化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也不需要隔离器113,这是因为负载变化的 影响被减弱了。
尽管具有上述优点,但极化调制系统的发送电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 幅度信号和相位信号是分离的,所以即使幅度信号和相位信号由功率放大 器119合成,如果幅度信号和相位信号的群延迟不同,则发送电路也不能 充分提供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2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