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考虑构件自重的情况下获取挠性构件轮廓偏差的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2424.X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9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弗雷尔克·西亚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28 | 分类号: | G01B7/28;G01B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潘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考虑 构件 自重 情况 获取 轮廓 偏差 设备 方法 | ||
1.一种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通过多个布置在基区(1)上形成压杆区(6)的用于在支撑点(8-11)处容置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压杆(2-5)、在考虑构件自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期望轮廓与实际轮廓之间的偏差,其中每个压杆(2-5)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测量作用于所述支撑点处的重力Fm的测力传感器(18-21),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所述压杆(2-5)所行进的行进路径Sm的测距传感器(14-17),其中通过计算单元(13)能够从构件数据(23)确定每个支撑点(8-11)的理论重力Fg和/或理论行进路径Sg,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18-21)和测距传感器(14-17)连接到所述计算单元(13),并且所述压杆(2-5)设计成由所述计算单元(13)控制,并且能够彼此独立地至少基本垂直于所述基区(1)行进,所述压杆(2-5)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区(1)大致平行地彼此独立地手动定位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包括至少两个带(26,27),每个所述带包括至少一个导引孔(28,2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至少两个横梁(32,33)能够布置在至少两个压杆(3,4)上以容置和对准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横梁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导引销,所述导引销能够插入所述导引孔(28,2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用于对准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导引销,适应于相应的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至少一个接收器(30,31)能够定位在所述基区(1)上,其中所述导引销能够插入所述带(26,27)的导引孔(28,29)中以容置和定位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作为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支撑点(8-11)的所述压杆(2-5)包括吸盘和/或橡胶缓冲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所述压杆(2-5)包括致动缸、液压缸或气压缸。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其中所述压杆(2-5)包括主轴传动机构和/或齿条及小齿轮传动机构。
8.一种轮廓偏差获取方法,其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之一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来获取及校正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期望轮廓与实际轮廓之间的偏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构件数据(23)来确定各支撑点(8-11)处的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理论重力Fg,
b)移动压杆(2-5)直到获得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期望轮廓,
c)将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置于所述压杆(2-5)上,
d)测量作用在各压杆(2-5)的支撑点(8-11)处的重力Fm,
e)比较测得的重力Fm和理论重力Fg,其中差异表示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轮廓中存在偏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方法,其中如果轮廓中存在任何偏差,则改变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轮廓直至所述支撑点(8-11)处测得的重力Fm与所述理论重力Fg基本一致,并实现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期望轮廓。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方法,其中通过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机械变形来实现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轮廓改变。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方法,其中通过喷丸处理和/或轧制来实现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轮廓改变。
12.一种轮廓偏差获取方法,其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之一所述的轮廓偏差获取设备来获取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期望轮廓与实际轮廓之间的偏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构件数据(23)来确定支撑点(8-11)处的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理论重力Fg,
b)将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置于至少两个压杆(3,4)上以容置和对准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
c)移动剩余的压杆(2,5)从下方抵住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直至所述支撑点(8-11)处测得的重力Fm与所述理论重力Fg基本对应,从而获得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实际轮廓,其中进行所述压杆(2,5)的各自行进路径Sm的测量,以及
d)通过压杆(2,5)的测得行进路径Sm以及基本对应于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期望轮廓的理论行进路径Sg之间的比较来确定所述大面积挠性构件(12)的实际轮廓与期望轮廓之间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24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