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调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3171.8 | 申请日: | 200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真木;石田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调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化调制(polar modulation)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将输入信号分为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而进行调制的极化调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关于以下方式的提案,在对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等具有较宽的动态范围的信号进行振幅调制时,通过对其振幅分量预先进行振幅限制,缩小所需的动态范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表示进行这种振幅限制的调制电路装置的例子。图1所示的调制电路装置101由角度调制器102、电压控制电路103、振幅调制器104和振幅限制单元109构成。
角度调制器102是基于从第二输入端子106输入的相位信号对载波进行角度调制的电路。
电压控制电路103用于将稳定的电源提供给振幅调制器104,是对从第一输入端子105输入的振幅信号进行放大的电路。
振幅调制器104是基于从电压控制电路103输入的信号,对从角度调制器102输入的信号进行振幅调制的电路。
振幅限制单元109是如下整形波形的电路,在从第一输入端子105输入的振幅信号的波形上部的大小大于第一规定值时,对振幅信号的波形上部进行整形以使该大于第一规定值的部分的振幅信号的大小成为第一规定值,和/或在输入的振幅信号的波形上部的大小大于第一规定值且该振幅信号的波形下部的大小小于第二规定值时,对振幅信号的波形下部进行整形以使该小于第二规定值的部分的振幅信号的大小成为第二规定值。
下面说明图1的调制电路装置101的动作。
在未图示的数据生成器中,从输入的信号生成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在数据生成器中所生成的振幅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输入端子105,而在数据生成 器中所生成的相位信号被输入到第二输入端子106。从电源端子107,将电源电压提供给电压控制电路103。
在振幅限制单元109中,对输入到第一输入端子105的振幅信号,基于第一规定值和/或第二规定值进行振幅分量的限制,振幅限制后的信号被输出到电压控制电路103。电压控制电路103对从振幅限制单元109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后,将其输出到振幅调制器104。通过使用该电压控制电路103,能够将稳定的电压提供给振幅调制器104。也就是说,能够避免由于振幅调制器104的输入阻抗的变化等所导致的电压变化。
另外,输入到第二输入端子106的相位信号被输入到角度调制器102。角度调制器102基于输入的相位信号对载波进行角度调制而输出到振幅调制器104。如图所示,该角度调制后的信号成为定包络线的角度调制波。然后,振幅调制器104以从电压控制电路103提供的电压对输入的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从输出端子108输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5-45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装载了上述那样的调制电路装置的实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必须控制振幅调制器104的输出信号的功率值即发送功率。在上述的调制电路装置中,要想对发送功率控制后的信号进行振幅限制,则需要基于发送功率的大小而改变上述第一规定值和第二规定值。
在上述的以往的调制电路装置中,没有考虑到发送功率控制,因此难以适用于实际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极化调制装置,它即使在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功率限制,并且能够扩大发送功率的控制范围。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极化调制装置的一个形态采用的结构包括:振幅限制单元,对输入的振幅信号进行振幅限制;数字/模拟转换单元,对由所述振幅限制单元进行振幅限制后的数字的振幅信号,进行模拟转换;功率控制单元,基于发送功率控制值,对所述振幅限制后的模拟的振幅信号进行缩放;角度调制单元,基于输入的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而输出角度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单元, 使用所述功率控制后的振幅信号,对所述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以及补偿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振幅限制单元的后级侧,去除所述振幅限制单元的输出信号所包含的失真分量,所述补偿单元包括:与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值对应的多个补偿表;以及基于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值,从所述多个补偿表中选择至少一个补偿表的表切换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3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