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3665.6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克莱夫·尼科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血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穿皮肤的刺血针,例如,用于刺穿皮肤以抽取血滴的刺血针。
背景技术
刺穿皮肤的刺血针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许多这种刺血针包括一端具有锋锐的末端且相对端嵌入在本体中的针,并且针的末端从本体突出。针通常由金属制成。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末端所位于的针的一端将被称为“远”端,相对端将被称为“近”端。相同的术语将被用来指明这里描述的其它部件或运动的方位或方向。
刺穿皮肤的刺血针典型地是装入击发装置(firing device)中以刺穿皮肤。击发装置为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一些击发装置还可以以刺血针的叠列或盒的形式容纳多个刺血针,用于所述装置的重复使用。使用者通过按动触发器使刺血针的针露出。
已知的刺血针典型地包括可移除帽套,所述可移除帽套设置于针的远端以使末端保持在无菌状态,同时在使用之前保护末端和使用者。典型地,帽套是与本体一体成型,并且设置薄弱的“颈部”区域,以形成帽套和本体之间的分界面。通过相对于本体扭转帽套以将颈部扭断,将帽套移除,接着拉动帽套以从针上移去帽套。一旦将这种帽套移去,就很难将帽套固定回本体上遮蔽针的位置。即使帽套可以被推回针上,这也不是安全可靠的连接,并且帽套可以很容易地从针上滑落。
帽套不需要和本体一体成型,而是可以形成为单独的部件。某些这种帽套为由柔软材料制成的固体部件,在针上包覆成型(overmould)而形成。
发明内容
包括:
针;
用于保持针的本体;以及
帽套,所述帽套用于至少遮蔽针的末端,以使所述末端保持在无菌状态;
形成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帽套接合形成部;以及
形成在帽套上的至少一个本体接合形成部,本体接合形成部被构造成与帽套接合形成部形成可释放的机械互锁,从而在遮蔽位置处将帽套固定到本体,其中本体接合形成部和帽套接合形成部相配合以防止帽套绕着针轴线相对于本体的旋转运动。
优选地,互锁的本体接合形成部和帽套接合形成部包括互锁的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
优选地,本体接合形成部包括一对从帽套延伸出的突起;而帽套接合形成部包括对应的一对位于本体中的开口。
根据优选实施例,帽套接合形成部包括第一对肋部,帽套接合形成部包括第二对肋部,其中,当帽套位于适当的位置处时,第一对肋部和第二对肋部相互成阻挡接合,以便基本防止帽套围绕针的轴线相对于本体旋转。
优选地,帽套由一种可使针在重新套上期间穿过帽套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帽套由从热塑性合成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硅橡胶和低密度聚乙烯中选择的一种材料形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
优选地,当帽套固定到本体时,针嵌在本体和帽套中。
优选地,本体独立于帽套模制而成。
在本体或帽套的模制期间,本体和帽套可以连结在一起。除了本体接合形成部和帽套接合形成部的接合提供的可释放的机械互锁外,这样在本体和帽套之间还提供化学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的刺穿皮肤的刺血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将针的一部分定位于模具中;以及
在针的该部分周围注射模塑本体,使得针的末端从本体突出;以及
将帽套至少包覆成型在针的末端周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显示如何实现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实例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刺血针的透射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刺血针的平面图;以及
图3是带有位于针上的适当位置处的帽套的刺血针的前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刺血针101包括本体102、帽套103以及针104。本体102注射模塑在针104的周围,使得针104的末端从本体102的远端105突出。
本体101由刚性塑料材料形成,当然,也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材料。可以用于本体102的材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刚性塑料材料,这是因为该材料可以容易地注射模塑在针104的周围。针104由金属制成,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材料,例如,塑料或者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未经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3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