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多个运营商的个人网络管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4138.7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桑帕斯·S·库玛;林俊强;陈必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 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多个 运营商 个人 网络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在多运营商场景(scenario)下提供个人网络管理(PNM)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申请1]国际专利申请WO 00/24175A,2000年4月27日,NOVIKOV,Aleksey等的“Authentication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over acommunication network”。
[非专利文档1]文档名称S1-050695,2004年7月11日,TAKEI,Yoshihiko和CHIA,PeiYen的“Input to PNM”,TSG-SA WG1#29。
[非专利文档2]Jacobsson Metal的“Privacy and Anonymity in PersonalNetworks”,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WORKSHOPS,2005.PERCOM 2005 WORKSHOPS.THIRD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AUAI ISLAND,HI,USA 2005年3月8-12日,PISCATAWAY,NJ,USE,IEEE。
个人网络是3G网络中相对较新的概念,在该个人网络中,用户所有的设备都在封闭网络中,无论其设备的位置如何。LAN与个人网络之间的差别之一是在个人网络中不存在距离或者范围约束。另一差别是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访问控制,其中个人网络部件对于主机(Host)是保密的(private),并且对于个人网络部件的会话或者一般请求可被服务提供商过滤。由此用户能够保密地控制、配置和访问他的任何设备或者内容。
[国际专利申请1]提及了一种通过使用认证服务器认证主机与访客(guest)之间的消息序列的方法。访客具有访客密钥,其使用该访客密钥用于与认证服务器和主机的认证。然而,该专利关注其中一个认证服务器管理或者处理主机及其访客的单个域认证。在多个域系统中,不同的设备由不同的域管理,每个域希望限制有关其自己的设备或者其自身的用户的信息交换。还存在将这些多个域之间的信号传输(signaling)最小化的需要。为了实现这点,本发明只将路由和内部域认证能力分配给由外部(foreign)域处理的代理服务器。由此访客设备能够将其自身认证为其自己的域的设备。然后,其域安全地将其消息路由或者传递到主设备的归属(home)域,在该归属域中访客设备对于PN服务再次认证其自身。
[非专利文档1]提及了一种被称为个人网络管理(PNM)的中心实体,其负责管理用户的个人网络。该实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允许用户添加或者删除设备,并允许用户容易地选择这样的活动设备:该用户需要终止其对于该活动设备的服务(视频、电话等)。另外,用户还可以检索PN中所有设备的当前状态,即查看它们的当前能力,通过使用由PNM实体提供的用户接口来配置这些设备的设置。
[非专利文档2]描述了在专门(ad hoc)个人网络场景中的架构和安全要求。与本发明的重点不同,该文章假定在管理用户的个人网络时不存在来自服务提供商或者运营商的干涉。本发明假定用户被预订(subscribe)到特定的服务提供商,该服务提供商为实质上形成个人网络的、用户拥有的设备组提供管理应用程序。两个设备之间的安全由各自的服务提供商保证。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在由不同的服务提供商管理的个人网络或者域中提供保密的解决方案,并且最小化该个人网络或者域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实现这点。
PNM保证用户的设备对于他保持私密(personal),并且控制对于其中用户设备的ID通过其全局(global)ID或者公共ID而为人所知的用户设备的访问。全局ID可以是移动站集成服务数字网络(MSISDN)、因特网协议(IP)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形式,但不限于这些形式。该ID允许用户被任何得知该号码的人联系。个人网络的思想是与设备的位置无关地维持它们之间的连接性,并且可能使它们保持保密。PNM维持那些设备中的每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性、保密以及机密性,这与如何管理移动设备(mobile)非常相似,差别在于那些设备只可以被个人网络的拥有者访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4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