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齿轮变速箱的变速叉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4414.X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克·佩希特尔;劳斯·克拉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夫勒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B21D39/0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齿轮 变速箱 变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齿轮变速箱的变速叉,其具有叉形基体、支承件和适于与操作机构共同作用的传动件,其中,基体、支承件和传动件这三个零件中的至少两个由单独制成的、彼此持久连接的零件形成。
背景技术
在齿轮变速箱中用于换档所需的变速叉通常作为铝质或钢质的铸件制成,这一点例如在EP 0 479 346 B1中有所公开。
也可以用金属板制造变速叉,其中整个叉件用独立的金属板件通过冲压和改型制造。这种方案例如在DE 199 19 270 A1和DE 199 19271 A1中有所公开。
在其他情况下也使用了开文所述类型的变速叉,这例如在DE 10309 407 A1中有所公开。呈叉形的叉体、支承件(典型作为套件构成)以及传动件在这里作为独立的构件制成,借助焊接使它们接合以制成变速叉。
类似的方案在DE 101 25 098 A1中有所公开。其中,变速叉的所有独立组件都由金属板成型。在独立零件的制造完成之后将这些独立零件互相连接,其中还是使用了焊接。
已公开的、由单独制成的零件组装成的变速杆的缺点在于,在一些情况下连接独立的、单独制成的独立零件是成问题的。这归咎于制成独立零件的材料。例如要想在钢中碳份过高的情况下进行焊接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能实现的。而另一方面又倾向于相应高碳份的钢以制造变速叉,因为材料可以硬化并在工作状态下相应地更耐磨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开文所述类型的变速叉进行改进,使得即使在使用难以焊接或根本无法焊接的材料时变速叉也能由多个单独制成的零件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特征得以解决,即,通过铆接或通过锻压工序建立起在变速叉的至少两个单独制成的零件之间的持久连接。尤其是变速叉的基体与传动件通过铆接或通过锻压工序而彼此持久地连接。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无视变速叉组件材料的可焊性问题确保持久并坚固的连接。
其中优选考虑用恒定厚度的金属板制造基体、支承件和传动件这三个零件中的至少两个零件。其中,用金属板制得的零件的金属板厚度对于这些零件中的至少两个来说大小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做可以实现与所需构件强度的特别匹配,从而可以获得尽可能小的变速叉重量。
对于借助锻压工序对两个零件进行连接这一情况而言,优选的是让材料从较厚金属板通过凹槽、尤其通过孔挤入到较薄的金属板中。锻压也可以被描述为众所周知的“TOX连接”。
对于借助铆接对两个零件进行连接这一情况而言尤其适合采用同样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斜铆。就此可以例如参考DE 33 15 758 A1。
优选让单独制成的零件中的至少两个由高强度或耐热材料制成。它们也可以由硬化的材料制成。此外它们还可以由不可焊接的材料制成。
如果叉形基体和/或传动件通过冲压和铆接过程制得,会凸显制造技术方面的优点。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建议可以创造出由多个单独制成的零件组成的组合变速叉。其中可以使用任意的原材料而不必担心它们是不是可焊接的。
为制造独立零件所采用的原材料的相应设计、尤其是所用金属板的厚度实现了材料与所需构件强度的最佳匹配。从而变速叉可以在很轻的重量下在重点区域中足够坚固地构成而无须提高叉件的总重量。
叉件还可以在必须特别坚固构成的区域内具有最大强度或构件强度的同时具有总体较小的重量。这一点可以通过为各个构件选取金属板厚度来实现。
通过所建议的这种对独立的单个构成的零件进行接合的方法可以不必担心构件会发生弯曲。此外还可以利用已知的方法对接合时的误差进行补偿。由于不必担心构件会发生弯曲,所以没有必要对叉件进行相应的再加工,这使得制造变速叉的经济性得到提高。
作为原材料可以使用高强度或耐热材料,这会给变速叉的耐磨性带来好处。
变速叉优选用在汽车变速器中。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
图1以透视图示出齿轮变速箱的变速叉;
图2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图1所示变速叉;
图3是图1或2所示变速叉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或2所示变速叉的侧视图;
图5是反向于图3的观察方向观察的图1或2所示变速叉的正视图;
图6放大示出图3中的截面A-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夫勒两合公司,未经谢夫勒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4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的好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