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用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及其制造方法、其喷雾干燥体及其煅烧前驱体、使用该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锂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4424.3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志塚贤治;冈原贤二;伊村宏之;寺田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0 | 分类号: | H01M4/50;H01M4/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材料 过渡 金属 化合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喷雾干燥 煅烧 前驱 使用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用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在水银压入法得到的水银压入曲线中,压力从3.86kPa上升到413MPa时的水银压入量在0.8cm3/g以上、3cm3/g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水银压入法得到的细孔分布曲线在细孔半径300nm以上、1000nm以下处具有存在峰顶的主峰,并且在细孔半径80nm以上、不到300nm处不具有存在峰顶的副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在水银压入法得到的细孔分布曲线中,在细孔半径300nm以上、1000nm以下处存在峰顶的主峰涉及的细孔容量在0.5cm3/g以上、1.5cm3/g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进行5分钟的超声波分散(输出功率30W、频率22.5kHz)之后,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中值粒径在0.6μm以上、5μm以下,其中将折射率设置为1.24,将粒径基准作为体积基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组成式(I)表示的锂镍锰钴系复合氧化物,
Li[Liz/(2+z){(LixNi(1-3x)/2Mn(1+x)/2)1-yCo}2/(2+z)]O2 ...组成式(I)
其中,在组成式(I)中,0≦x≦0.33,0≦y≦0.2,-0.02≦z≦0.2(1-y)(1-3x)。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容积密度为0.5~1.5g/cm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BET比表面积为1.5~5m2/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其特征在于,将含碳浓度设为C(重量%)时,C值在0.005重量%以上、0.2重量%以下。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液体介质中将锂化合物及至少一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粉碎,对使其均匀分散的料浆进行喷雾干燥而得到喷雾干燥体,将该喷雾干燥体在含氧气体气氛中进行煅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体至少包含一种使喷雾干燥体的二次颗粒内形成空隙的化合物,作为煅烧前驱体使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空隙形成的化合物是煅烧时产生或升华成分解气体而使二次颗粒内形成空隙的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解气体之一是碳酸气体(CO2)。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锂化合物是碳酸锂。
14.一种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的喷雾干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体通过在液体介质中将锂化合物及至少一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粉碎,对使其均匀分散的料浆进行喷雾干燥而得到,进行5分钟的超声波分散(输出功率30W、频率22.5kHz)之后,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该喷雾干燥体的中值粒径在0.01μm以上、4μm以下,其中将折射率设置为1.24,将粒径基准作为体积基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雾干燥体,其特征在于,BET比表面积为10~70m2/g。
16.一种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的煅烧前驱体,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雾干燥体中至少还含有1种以上的使二次颗粒内形成空隙的化合物。
17.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特征在于,集流体上具有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过渡金属系化合物粉体和粘结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44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