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用隔离片、人体用空气流通路和通用隔离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5247.0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市谷弘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A41D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隔离 气流 通路 通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身体的空调垫、空调坐垫、空调椅子、空调衣服、空调床等中使用的人体用隔离片和使用该人体用隔离片的人体用空气流通路、以及各种用途中使用的通用隔离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就提出有空调垫、空调坐垫、空调椅子、空调衣服、空调床等中使用的各种冷却用隔离片和使用该隔离片的人体用空气流通路。例如,本案的发明人也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述的冷却用隔离片和使用该隔离片的冷却用空气流通路。如专利文献1所述,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常常在平板状的基础部件之上形成突起部。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24664号小册子。
可是,例如在铺在椅子或床等上使用的冷却装置(以下,也称作空调垫)中使用上述的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时,人坐在空调垫上,或者躺在其上时,多个突起部的顶端部顶靠到身体,给使用者带来坚硬不平的感觉。因此,在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中,为了抑制此坚硬不平的感觉,在突起部的顶端部之上还设置网眼状部件等。因此,使用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的空调垫等,存在构造变得复杂,与此相伴,制造工序也变得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在平板状的基础部件之上形成突起部,形成此平板状的基础部件缺乏柔软性,所以无法折叠。因此,如铺在床上使用的空调垫那样大的时候,存在在收纳或搬运时需要大的空间的问题。
另外,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因为形成平板状的基础部件缺乏柔软性,所以使用以往的隔离片的各种空调垫即使放在柔软的床垫或垫子等上使用,也会使床垫或垫子的功能减弱,存在使用者无法感觉床垫或垫子的柔软度的问题。
另外,以往的冷却用隔离片重量大,所以如果成为铺在床上使用的空调垫那样大,则存在移动或收纳时的处理不容易的问题。
进而,不仅是人体用隔离片,例如以往的宠物用垫片中使用的隔离片或壁橱用隔离片等用于确保空气流通的空间的隔离片,如上所述,在平板状的基础部件之上形成突起部,形成此平板状的基础部件缺乏柔软性,所以无法折叠。另外,以往的隔离片重量大,所以存在移动或收纳时处理不容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坚硬不平感,收纳空间小,而且能实现提高柔软性和轻量化的人体用隔离片和人体用空气流通路。
另外,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收纳空间小,而且能实现提高柔软性和轻量化的通用隔离片。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之1涉及的人体用隔离片的特征在于,具有凸部和连结所述凸部彼此的具有挠性的挠性连结部,且所述凸部具有:框状部;起立部,由以一端从所述框状部起立的方式形成的柱部、壁部或柱部和壁部构成;起立连结部,连结所述起立部的另一端;每1m2至少形成100个所述凸部;所述凸部和所述挠性连结部由塑料一体形成,确保用于在身体的附近空气流通的空间。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之11涉及的人体用空气流通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之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用隔离片;空气泄漏少的袋状垫片部,其用于覆盖所述人体用隔离片,至少与身体接触侧的垫片具有透湿性;在所述袋状垫片部形成的用于空气流入的空气入口部;在所述袋状垫片部形成的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出口部。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之12涉及的通用隔离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凸部和挠性连结部,且所述凸部具有:若干个框状部;起立部,由以一端从所述框状部起立的方式形成的柱部、壁部或柱部和壁部构成;起立连结部,连结所述起立部的另一端;所述挠性连结部,用于将相邻的所述框状部在纵向和横向连结,具有能以所述凸部为外侧弯曲约180度的挠性;形成为,如果将作为所述凸部的中心间的距离的间隔设为P毫米,则间隔P为5~200,相对隔离片构成的空间的体积的隔离片的密度ρ为(10/P+0.2)%~(120/P+10)%,隔离片的高度h为(3~P)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