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障分组交换移动无线网络中服务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5503.6 | 申请日: | 2007-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阿克塞尔·克拉特;施特芬·科本伯格;弗兰克·莱瑟;卡尔·海因茨·奈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T移动国际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障 分组 交换 移动 无线网络 服务质量 方法 | ||
1.一种保障分组交换移动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的方法,该分组交换移动无 线网络具有一核心网络CN和一无线接入网络RAN,在该分组交换移动 无线网络中分组连接的服务质量借助服务质量信息确定,其特征是:无 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CN彼此独立地使用在此方法中所描述的 服务质量信息,并且此过程中没有单个参数的信令,以保证连接中分组 的传输与服务质量相符,而这一点仅仅借助于为单个的传输类别标签 TCL配置的本地设置来完成。
2.依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各无线网络特定参数及核心网络特 定参数间接地由传输类别标签TCL推导而来,或者要么部分要么全部 地在TCL中明确给出,且在全部或部分推导特定参数时,推导是在可 配置的节点特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3.依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是: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 络CN可相互独立地、无相应信号传输就可分别修改由其管理的RAN 连接/CN连接的特定参数,只要这一点是在预设的TCL和可能与其关 联的推导规则范围内是被允许的。
4.依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如在一个连接存在 的情况下确定已约定的通过连接施行的服务/目标的服务质量不合适, 或早先分配/要求的资源不再可用,则连接的服务质量的修改由那个确 定上述修改理由的节点促成。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是:服务质量的修改由终端用户UE促 成。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是:服务质量的修改由无线接入网络 RAN促成。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是:服务质量的修改由核心网络CN促 成。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是:该连接的设置是作为将该UE向该 网络上注册的一部分进行的或在该UE针对该IP协议的一配置过程中进 行的。
9.一种保障分组交换移动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的装置,其中,该分组交换 移动无线网络具有一核心网络CN和一无线接入网络RAN,在该分组交 换移动无线网络中分组连接的服务质量借助服务质量信息确定,其特征 是:还包括完全借助于为单个的传输类别标签TCL配置的本地设置来 完成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CN彼此独立地使用在此方法中所 描述的服务质量信息,并且此过程中没有单个参数的信令,以保证连接 中分组的传输与服务质量相符的装置。
10.依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间接地由传输类别标签TCL 推导得到各无线网络特定参数及核心网络特定参数的装置,或者包括要 么部分要么全部地在TCL中明确给出各无线网络特定参数及核心网络 特定参数的装置,其中,在全部或部分推导特定参数时,推导是在可配 置的节点特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11.依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是: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CN 可相互独立地、无相应信号传输就可分别修改由其管理的RAN连接/CN 连接的特定参数的装置,只要这一点是在预设的TCL和可能与其关联 的推导规则范围内是被允许的。
12.依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如在一个连接存在的情况下 确定已约定的通过连接施行的服务/目标的服务质量不合适,或早先分 配/要求的资源不再可用,则连接的服务质量的修改由那个确定上述修 改理由的节点促成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服务质量的修改由终端用户 UE促成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服务质量的修改由无线接入 网络RAN促成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服务质量的修改由核心网络 CN促成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将作为该UE向该网络上 注册的一部分进行该连接的设置的装置或在该UE针对该IP协议的一配 置过程中进行该连接的设置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移动国际股份两合公司,未经T移动国际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5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