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致动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5753.X | 申请日: | 200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9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J·J·尼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纳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0/08 | 分类号: | A47C20/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培训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致动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叙述的线性致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线性致动器装置用于带有至少一个枢轴地装入至框架内的可调节部件的床和椅子。该部件依靠一个或两个安装在枢轴轴线上的杆升高和降低。在所述的枢轴轴线上,一臂与形成致动器的一部分的主轴螺母相结合。致动器为以一个实施方式的形式,其中连接外壳中的单独的驱动单元位于每个端部,或者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致动器仅具有一个驱动单元。这些实施方式的第一个例如从Dewert的EP0372032中可知,以及第二个从Dewert的WO2005/112709A1中可知。
代表性地,该主轴螺母由塑性材料设计并形成为四棱状滑动部件,具有在枢轴轴线上抵靠着它一端面的臂。通常地,该臂由金属制成,并且该主轴螺母在该臂抵靠着所述的主轴螺母的位置高度地暴露在磨损中。伴随着对于低噪音水平以及最小摩擦的要求以及此外对于低的制造成本的需求,主轴螺母将由塑性材料制成。
此外,涉及有关的作用力的问题。当臂围绕一位置枢轴转动从而描绘圆形弧线的时候,同时该主轴螺母进行一直线运动,这使得该臂在主轴螺母端部的结合位置移动。在该引导的移动期间,当所述部件被抬高时,由于该臂在那时高高地位于主轴螺母的端部上,杠杆臂则较短。在进一步的移动期间,力矩臂的长度增加,以及在末端处减小,此时该部件到达其完全直立位置。这类似于一力矩曲线,其从某一水平上升并且然后再次降低。这样一个力矩曲线的过程并不是特别有利的。该部件也描绘一圆弧线,其中当该部件位于水平位置时该力矩曲线为最大的,并且该杠杆或力矩臂与该部件的抬高一致降低。从而,开始需要一大的力矩,这与致动器的力矩曲线不匹配。朝着完全直立的位置,同样需要一大的力矩,这对于一床来说是由于经常为相当厚的床垫必须被弯曲一定角度的事实所造成的。这需要相当大数量的力矩。理想地,该臂的结合位置将永久地正确地位于主轴的纵向轴线上,以此避免主轴的偏置。为使最大的可能的转矩应用在各自的部件上,臂应当为尽量长。然而,这与对于致动器安装的最小高度需求是相矛盾的。与例如从Dewert的EP0372032B1和Okin的DE3842078C2中可知的、在主轴螺母端部处的相当长的臂形成对比的是,最近建议具有带有两个支腿的短臂的结构,其中这两个短臂骑跨主轴并和主轴螺母的端部表面的两个侧面结合,就如例如在Okin的WO2005/110158A1中所表示的那样。关于力矩臂长度的问题在例如Dewert的DE29607493U1中讨论。所述的文献建议了对于臂和主轴螺母二者的特定实施方式。该臂构造为一倒转的V形,其中一个支腿设计成用于结合主轴螺母的前部。另一个支腿延伸至主轴螺母的前部的开口内,并被设计用于结合开口的向前面向的表面。在枢轴移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支腿抵靠着主轴螺母的前部表面,并以一给定角度释放,以及另一个支腿在开口中结合该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衡力矩臂的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对于臂达到力矩曲线的改善的趋势。
根据本发明,这依靠在权利要求1中阐述的致动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达到,其中该臂被设计成使得:当其与主轴螺母结合时,其将抵靠朝着位于离枢轴最远的主轴螺母的侧面部位,从而对于该给定结构的最长的可能的力矩臂可获得。在这里,该力矩曲线具有这样的趋势,即其以一相当高的力矩开始,然后减少并且然后再一次增加,即为,该最大的力矩处于部件的初步移动期间以及处于闭合运动期间,在这些位置或运动时期,需要最大的力矩。这永久地在主轴上产生一偏置力,然而该偏置力并不大于已知的结构中的偏置力。
有利地,主轴螺母构造为具有一滚子或轮子用于结合该臂。这主要地导致低摩擦,从而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效率。同时减小在主轴螺母的端部上的磨损。该滚子当与螺母的其他部件比较时,可由具有增加的耐磨性质的材料制成;此外该滚子可设计成带有自润滑性质。为进行完整的描述,注意到从Hanning的DE19752234A1可知的结构,其中该臂自身在枢轴上装设有球轴承,其为更困难和暴露的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更详细的解释,其中:
附图1表示具有抬高的上部主体和支腿部件的床的(板条)框架;
附图2表示双端致动器的透视图;
附图3表示附图2中表示的用于驱动框架的头部的致动器的左端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4表示主轴螺母和爪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5表示从前面看的主轴螺母的透视图;
附图6表示从前面看的主轴螺母和爪的透视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纳克有限公司,未经利纳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