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5785.X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4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G·贝克;S·贝克尔;C·埃斯佩;T·赫尔曼;S·克诺尔;K-J·马夸德;R·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 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量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定量地分配第一介质的定 量装置/配料装置(Dosiervorrichtung),该装置包括可供第一介质和第二 介质输入的调节装置,和与调节装置相连接的分配装置,经由该分配装置 可将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导入到排气系统,其中通过第二介质能够为调 节装置和/或分配装置清除第一介质的组分。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操作定量装 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DE 102 23 766 A1已知一种方法,其中根据需要经由喷嘴将用于排 气后处理的尿素溶液引入到机动车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流中。在定量尿素后 立刻使清洁液通过喷嘴以清洁喷嘴。
由DE 101 50 518 C1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中的排气后处理的方法,其 中,根据需要经由还原剂管道和定量阀将液体还原剂从储存容器输送到混 合室并且在该混合室中与气流混合。经由混合物管道将混合物引入到排气 管道中。为了防止由于还原剂的凝固而损坏装置,在内燃机停机以后中断 还原剂的输送,而仅将气体输送到混合室。通过适当地切换阀使混合室、 混合物管道、定量阀和还原剂管道充满气体,从而防止了还原剂凝固时(造 成)的损坏。
由DE 102 54 981 A1已知一种用于排气后处理的装置,其中还原剂存 储在储存容器中。可经由还原剂管道将还原剂输送到排气管道。在还原剂 管道中设置有可切换的阀元件,经由该阀元件可将压缩空气引入到还原剂 管道中。在此,可切换的阀元件使得压缩空气能够可选地朝向排气管道的 方向或朝向储存容器的方向通流过还原剂管道。由此能够通过吹出而从还 原剂管道中除去还原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形式的定量装置,在该装置 中能够实现简单有效的清洁。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操作这 种定量装置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良好的清洁效果。
所述目的由下述的定量装置和方法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将第一介质定量地分配到内燃机排气系 统的定量装置包括:
-可供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输入的调节装置,
-与调节装置相连接的分配装置,经由该分配装置可将第一介质和/ 或第二介质导入到排气系统中,以通过第二介质为调节装置和/或分配装置 清除第一介质的组分,
-管道,所述管道将第二介质引导至所述分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管 道中的定量元件,
-用于向调节装置输送第三介质的装置,以通过第三介质为调节装置 和/或分配装置清除第一介质的组分,其中
-第三介质与第二介质在物理性质和/或化学成分方面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为尿素水溶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向调节装置输送第三介质的装置设置在该定量元件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一种用于操作如上所述的定量装置的方 法中,按照时间地向调节装置输送第三介质,并且在所述定量元件的上游 向调节装置输送第三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定量装置的特征是,可向调节装置输送第三介质,其中 通过第三介质能够为调节装置和/或分配装置清除第一介质的组分,以及其 中第三介质与第二介质在物理性质和/或化学成分方面不同。在此,第一介 质优选用作工作介质,通过该工作介质可以在排气流中实现所期望的物理 和/或化学效果,例如排气流的温度控制、直接与排气的组分的化学反应或 用于排气后处理的催化作用。以第二介质和第三介质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介 质,从而为调节装置和/或分配装置清除至少是第一介质的组分。在此,借 助于第二介质、第三介质或第一、第二和/或第三介质的任意组合实现装置 的清洁。此外规定:在调节装置中由第一介质和另一介质形成混合物。根 据本发明的定量装置特别是能够分别使用介质或混合物来清洁调节装置和 /或分配装置,从而可在给定的运行条件下实现尽可能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