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5862.1 | 申请日: | 200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4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奥·亨普尔;沃尔夫冈·斯托特斯;拉尔夫-彼得·彼得斯;霍尔格·霍拉科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米克罗帕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10 | 分类号: | B01D69/10;B01D69/12;B01D71/32;B01D67/00;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 宇 |
地址: | 德国多***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体 分离 膜结构 | ||
1.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一多孔的支承 层(2)的膜侧(M)构成薄的聚合物膜(3),该聚合物膜可透过气体(G)但不能渗透 过液体(F),以及所述聚合物膜与所述支承层(2)的平侧或表面间接或直接面 状连接,其中,为构成所述聚合物膜(3),所述支承层(2)浸渍或浸入一种聚 合物溶液,其中,所述聚合物溶液基本上只从膜侧(M)出发干燥,所以所述 聚合物溶液从所述支承层(2)朝所述膜侧(M)的方向至少基本上消退,从而在 所述膜侧(M)形成所述聚合物膜(3),以及,尤其在所述支承层(2)与所述聚合 物膜(3)毗邻的边缘区(R)内使所述支承层(2)的孔隙容积减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聚合物膜(3)直接在所 述支承层(2)的一个表面或平侧构成,或间接地尤其通过一夹层(4)在所述支 承层(2)的一个表面或平侧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聚合物溶液至少 基本上在所述支承层(2)的膜侧(M)或夹层(4)上通过沿厚度方向的加速和/或 施加负压分离。
4.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干燥后将所述聚 合物膜(3)熔化在所述支承层(2)或所述夹层(4)上。
5.按照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构成第一聚合 物层(3′)后在它上面构成第二聚合物层(3″),尤其通过再次施加聚合物溶液并 干燥,其中,尤其在所述第二聚合物层(3″)干燥后将它熔化在所述第一聚合 物层(3′)上。
6.一种设计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的制造方法,此膜结构具有一多 孔的支承层(2)和与之尤其通过夹层(4)间接或直接面状连接的、可透过气体 (G)但液体(F)不能渗透的薄的聚合物膜(3),其中,聚合物蒸发在所述支承层 (2)或设在该支承层上面的所述夹层(4)上,以构成所述聚合物层(3)。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聚合物在蒸发在 所述支承层(2)或所述夹层(4)上后熔化,以构成所述聚合物层(3)。
8.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的制造方法,此膜结构具有一多孔的 支承层(2)和与之尤其通过夹层(4)间接或直接面状连接的、可透过气体(G)但 液体(F)不能渗透的薄的聚合物膜(3),其中,所述支承层(2)在一个平侧通过 加热和/或加压密实,从而减小在此平侧的区域内的孔隙尺寸和/或密度,和/ 或构成所述聚合物膜(3)或所述夹层(4)。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接着在所述支承层(2) 或所述夹层(4)上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制成所述聚合物层(3)。
10.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的制造方法,此膜结构具有一多孔的 支承层(2)和与之尤其通过夹层(4)间接或直接面状连接的、可透过气体(G)但 液体(F)不能渗透的薄的聚合物膜(3),其中,在一无孔隙或只有少量孔隙的 支承层(2)上构成发泡的聚合物层(3)。
11.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的制造方法,此膜结构具有一多孔的 支承层(2)和与之尤其通过夹层(4)间接或直接面状连接的、可透过气体(G)但 液体(F)不能渗透的薄的聚合物膜(3),其中,一厚的无定形聚合物层在部分 厚度区内发泡,从而在发泡的厚度区内形成所述多孔的支承层(2)并且在其余 厚度区内形成所述薄的聚合物层(3)。
12.一种用于气体分离的膜结构(1),它具有多孔的支承层(2)和与之间接 或直接面状连接的、可透过气体(G)但液体(F)不能渗透的薄的聚合物膜(3), 在这里所述膜结构(1)尤其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制造,其中,所述支 承层(2)的孔隙容积朝膜侧(M)的方向减小,和/或在所述支承层(2)与所述聚合 物膜(3)毗邻的边缘区(R)内缩小。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膜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支承层(2)的孔隙 容积通过填充或加入所述聚合物膜(3)的聚合物减小或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林格尔英格海姆米克罗帕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贝林格尔英格海姆米克罗帕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58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借助伪影评价的提高的图像/视频质量
- 下一篇:现金处理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