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择性VPAC2受体肽激动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06145.0 申请日: 2007-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1389647A 公开(公告)日: 2009-03-18
发明(设计)人: 张连山;J·阿尔西纳-费尔南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 伊莱利利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4/575 分类号: C07K14/575;A61K38/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革生;林柏楠
地址: 美国印***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选择性 vpac2 受体 激动剂
【说明书】:

发明涉及选择性VPAC2受体肽激动剂。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环状选择性VPAC2受体肽激动剂。

II型糖尿病,或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 形式,影响90%的糖尿病患者。NIDDM患者具有受损的β细胞功能,导 致胰岛素产生不足和/或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性。如果不控制NIDDM,过量 的葡萄糖将累积在血液中,导致高血糖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引发更 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肾功能障碍、心血管问题、视力丧失、下肢溃疡、神 经病和局部缺血。NIDDM的治疗包括改善饮食、锻炼、控制体重以及使 用多种口服药物。NIDDM个体最初可以通过服用这些口服药物而控制其 血糖水平。然而,这些药物不能减缓在NIDDM患者中发生的β细胞功能 的累进性损失,因此这些药物不足以控制疾病较后阶段的血糖水平。而且, 使用目前可获得的药物的治疗使得NIDDM患者面临潜在的副作用,例如 低血糖、胃肠问题、液体潴留、水肿和/或体重增加。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属于与促胰 液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同的肽家族。PACAP和VIP通过三个G蛋白偶联的 受体起作用,该受体通过cAMP介导的和其它Ca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发 挥它们的功能。这些受体已知为PACAP-优选的I型(PAC1)受体(Isobe 等人,Regul.Pept.,110:213-217(2003);Ogi等人,Biochem.Biophys.Res. Commun.,196:1511-1521(1993))和两个VIP共有(VIP-shared)的II型 受体(VPAC1和VPAC2)(Sherwood等人,Endocr.Rev.,21:619-670 (2000);Hammar等人,Pharmacol Rev,50:265-270(1998);Couvineau 等人,J.Biol.Chem.,278:24759-24766(2003);Sreedharan等人,Biochem. Biophys.Res.Commun.,193:546-553(1993);Lutz等人,FEBS Lett.,458: 197-203(1999);Adamou等人,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9: 385-392(1995))。一系列PACAP类似物公开在US 6,242,563和 WO 2000/05260中。

对于所有三种受体,PACAP具有同等的活性,而VIP选择性激活两 种VPAC受体(Tsutsumi等人,Diabetes,51:1453-1460(2002))。已经证明 当由静脉内给予时,VIP(Eriksson等人,Peptides,10:481-484(1989))和 PACAP(Filipsson等人,JCEM,82:3093-3098(1997))都不仅刺激人类的 胰岛素分泌,而且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和肝葡萄糖的排出量。结果,PACAP 或VIP刺激一般不导致糖血的净改善。通过PACAP或VIP的多个受体的 激活也具有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生殖、肌肉和免疫系统的广泛的生 理效应(Gozes等人,Curr.Med.Chem.,6:1019-1034(1999))。另外,大鼠 中VIP诱导的水泻看起来仅仅是通过VPAC受体之一:VPAC1介导的(Ito 等人,Peptides,22:1139-1151(2001);Tsutsumi等人,Diabetes, 51:1453-1460(2002))。另外,VPAC1和PAC1受体在α细胞和肝细胞上表 达,并且因此最有可能参与对肝葡萄糖排出量的作用。

从希拉毒蜥(Gila Monster,Heloderma Suspectum)的唾液分泌物中 发现毒蜥外泌肽4(Eng等人,J.Biol.Chem.,267(11):7402-7405(1992))。 其是39个氨基酸的肽,并且具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活性。特定的 加入聚乙二醇的毒蜥外泌肽和毒蜥外泌肽激动剂肽公开在WO 2000/66629 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利利公司,未经伊莱利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