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厚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7415.X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今成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B37/18 | 分类号: | B21B37/18;B21C5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轧制金属材料的轧机上、控制轧制的金属材料(轧制材 料)的板厚变动的板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薄板轧制及厚板轧制的质量控制之一,有控制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分的板厚的自动板厚控制(Automatic Gage Control:AGC)。作为实施该自动 板厚控制的具体的板厚控制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有将设置在轧机出口侧的板 厚计的测定值进行反馈的监控AGC、使用根据压制载荷及辊隙(上下轧辊的间隙) 推定的厚度计板厚的厚度计AGC(Gage Meter AGC:GM-AGC)、以及利用轧制载 荷的轧机常数可变控制(Mill Modulus Control:MMC)等。
在上述自动板厚控制中,在妨碍板厚精度提高的干扰中,在热轧中例如可 以举出有轧材的温度变动。另外,作为热轧及冷轧中共同的干扰,例如可以举 出有因张力控制的恶化而产生的张力变动、因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而引起的速 度或辊隙的变化、以及因辊结构或辊研磨精度差等而与辊的旋转位置相关联所 产生的辊偏心等。
主要在支承辊的含油轴承中的油注入用的键槽受到几百吨到2~3千吨的 大的轧制载荷时,这些干扰中,上述辊偏心的产生成为引起轴振动的原因。而 且,若因辊偏心而产生轴振动,则随着辊的旋转,还产生辊隙的变动。另外, 即使是没有键槽的辊,例如辊研磨时的不对称性及热膨胀的偏移等原因,也产 生与辊旋转有关的辊隙的变动。
这里,控制辊隙的装置是将辊隙检测器的检测值进行反馈,来控制压下装 置等,使得辊隙接近设定值。但是,与辊偏心等的辊的轴振动有关的干扰,不 能利用辊隙检测器来检测,即,辊的轴振动在辊隙检测器的检测值中不能显现 出。因此,即使使用辊隙检测器,也不能控制与辊的轴振动有关的干扰。但是, 与上述辊的轴振动有关的干扰,由于实际上使辊隙变动,因此在轧制载荷中显 现出。因而,与辊轴振动有关的干扰在对于板厚控制是利用轧制载荷的上述 MMC、GM-AGC等中,成为妨碍板厚精度提高的很大的主要因素。
另外,为了减少因轴振动等的辊偏心而引起的干扰,以往实施了辊偏心控 制。该辊偏心控制已知主要有以下的三种控制方法。
另外,在以下,在仅用上下2个轧辊构成的、所谓2Hi轧机的情况下,在 用上下2个轧辊及上下2个支承辊的4个辊构成的、所谓4Hi轧机的情况下, 在用上下2个轧辊及上下2个中间辊及上下2个支承辊的6个辊构成的、所谓 6Hi轧机的情况下,以及在其它的情况下,都可以同样考虑。因而,将轧辊表 示为工作辊(Work Roll:WR),将支承辊等的轧辊以外的辊表示为辅助辊(Back UP Roll:BUR)。
(A)辊偏心控制1
在轧制轧材之前,在使上下工作辊接触并加以一定的载荷的状态(接触辊 (kiss roll)状态)下使辊旋转,检测接触辊时载荷。然后,将检测的接触辊时 载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等,来分析辊偏心频率。轧制中,假定产生分析的频 率的辊偏心,则不实施利用轧制载荷的反馈控制,输出辊隙操作量,以减少因 假定的上述辊偏心而产生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B)辊偏心控制2
利用设置在轧机出口侧的板厚计测定板厚变动。然后,将利用板厚计测定 的板厚变动与辊的旋转位置相关联,计算板厚偏差,并根据计算的板厚偏差, 来操作辊隙,以减少因辊偏心而引起的板厚变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C)辊偏心控制3
在轧材的轧制中,取入轧制载荷,并根据取入的轧制载荷来提取辊偏心分 量。然后,将提取的辊偏心分量变换为辊隙信号,来操作辊隙,以便抑制因辊 偏心而引起的轧制载荷变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0-141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62-254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77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2-282917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7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