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非侵入性方法分析从被检对象辐射的电磁场及其变化的实时诊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7434.2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相汶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侵入 方法 分析 对象 辐射 电磁场 及其 变化 实时 诊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被检对象辐射的电磁场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的实时疾病诊断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实时疾病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应用能够对从被检对象(即活体,此后其被称为被检对象)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等通过活体活动电位辐射的微电磁场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的非侵入性方法。该诊断系统通过应用检测生物电磁信号的材料(此后,其被称为生物传感器)利用非侵入性方法从活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发生的电磁场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实时且无任何副作用地将疾病的状态表示为数值、声音或者三维图像,来以更精确且安全的方式在早期阶段诊断承受各种由免疫缺陷引发的包括癌症的各种疾病的被检对象的健康状况,癌症是特征为异常细胞增殖的增殖性疾病中的一种。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经研发出多种设备用于诊断由免疫缺陷引发的包括癌症的各种疾病,癌症是其特征为异常细胞增殖的增殖性疾病中的一种,但是这些设备的缺点在于,这些设备体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存在空间限制并且对于需要诊断的被检对象构成了经济负担,诊断癌症的准确率较低(大约为30%到50%),尤其是如果癌症尺寸小于1cm,其测量癌症的准确率远低于上述范围,因此难以在早期阶段识别癌症的存在。
此外,传统诊断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在诊断之前,需要对于被检对象(活体)而言复杂的医生指令(空腹或吞服特殊药品等),因此问题就在于,在应用诸如放射透视的侵入性方法时一些诊断设备可能会导致副作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提出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用于检测生物电磁信号的材料,是利用亲活体性的环保的材料,经过特殊处理来制作生物传感器,并且本发明的系统可以根据诊断部位,由医生以医学方式检查,或者可以由被检对象自己完成自检。该系统也可以被用于以便利的方式诊断疾病,而在诊断之前无需特殊的医生指令,该系统也可以运行于低电力条件下,以及被用于利用非侵入式方法确定体外的疾病。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诊断系统,其可以大幅度降低副作用并且显著增加在早期癌症诊断中的命中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生物传感器的疾病诊断系统,其能够诊断由免疫缺陷引发的各种疾病以及早期癌症,并且医院工作人员通过该疾病诊断系统获得被检对象等的数据库,并且如果需要长时间治疗,可以检查疾病的长期发展过程并可以实时检查治疗的结果。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疾病诊断系统,其不同于诸如核磁共振成像(MRI)、X光和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CT)的利用传统磁共振的测量设备,其能够简单诊断疾病的存在和种类,这是通过分析从在活的有机体内的活体生物活动电势辐射的电磁场的变化以及通过分析从生物传感器和包括生物传感器的系统获得的信息实现的。所述在活的有机体内的生物活动电势被输入到生物传感器和包括该生物传感器的系统内,这一过程是在模拟电路部内实现的,并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被数值化,以允许用户通过合适的算法分析被转换的信号,并发送到显示面板或者设备自身的监视器或者个人计算机(PC)。因此,可以分析相应被检查的被检对象的部位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以快速且准确的方式分析癌症的存在,并且随时随地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诊断被检对象的健康状况,而不会有任何预先的检查限制或者副作用。各种癌症都可以在早期诊断,并且检查的结果同时可以被存储在数据库内,以使得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再确认。因此,各种疾病,如癌症或者炎症都可以在早期被诊断,并且有效治疗,并防止各种疾病。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分析由被检对象辐射的电磁场及其变化的实时疾病诊断系统,其包括:传感器驱动部,其包括至少一个生物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生物传感器接收包括人体的活体内的生物电磁场并改变电容量;模拟电路部,其将所述传感器驱动部测量的生物活动电势信号处理为模拟信号;数字转换电路部,其对所述模拟电路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处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向所述系统提供驱动电源并且向电池充电的电源电路部;以及用于与PC通信的通信电路、用于与PC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相汶,未经李相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7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