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长选择开关以及为波长选择开关按信道切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8352.X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R·施姆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 江;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选择 开关 以及 信道 切换 方法 | ||
1.用于具有多个信道的波长复用信号(WDM1、WDM2)的波长选择开关 (WSS1、WSS2),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在至少一 个输入端或者输出端具有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并且设有控 制器,该控制器被如此设计,使得在开关(WSS1、WSS2)的切换过程之前借 助所述带阻滤波器(TUF1、TUF2)阻止待切换的信道,执行切换过程,随后 对该信道解除阻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 (WSS1)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E)和多个输出端(A1、......、A8),其中所述 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连接在所述输入端(E)之前,并且所述控制 器在将输入侧的信道从第一输出端转换到第二输出端时阻止所述待切换的信 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 (WSS2)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A)和多个输出端(E1、......、E8),其中所述 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2)连接在所述输出端(A)之后,并且所述控制 器在将在所述输出端处可用的信道从第一输入端转换到第二输入端时阻止所述 待切换的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 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具有光学溢出端子,其中分别被阻止的信道 在所述光学溢出端子处被提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出端子上连 接有监视器设备(Mon1、Mon2)。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布置多波长阻 断器(MWB)以代替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所述多波长阻断 器(MWB)被用作均衡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 开关被实施为一维波长选择开关。
8.光学网络节点(PXC),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 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
9用于为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按信道切换的方法,其中向所述 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输送具有多个信道的波长复用信号(WDM1、 WDM2),其特征在于,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连接在所述波 长选择开关(WSS1、WSS2)之前或之后,
所述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在所述波长选择开关(WSS1、 WSS2)的切换过程之前阻止待切换的信道频率,
随后执行所述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的切换过程,和
所述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1、TUF2)在所述切换过程之后对被切 换的信道频率解除阻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WSS1) 具有一个输入端(E)和多个输出端(A1、......、A8),并且所述可调式光学带 阻滤波器(TUF1)连接在所述输入端(E)之前,
所述待切换的信道在将输入侧的信道从第一输出端转换到第二输出端时被 阻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WSS2) 具有一个输出端(A)和多个输入端(E1、......、E8),并且所述可调式光学带 阻滤波器(TUF2)连接在所述输出端(A)之后,
所述待切换的信道在将在输出端处可用的信道从第一输入端转换到第二输 入端时被阻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多波长阻断器(MWB) 以代替所述可调式光学带阻滤波器(TUF2),所述多波长阻断器(MWB)被用 作均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方法时 采用一维波长选择开关(WSS1、WS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83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