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开盖装置及中心操纵箱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8600.0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0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岛尻尚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E05D15/50 | 分类号: | E05D15/50;B60R7/04;B65D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开 装置 中心 操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封住开口形成体的开口的盖主体、以该开口中相对边缘部的任一侧为转动中心都能转动/打开的双开盖装置的改良以及使用该双开盖装置的中心操纵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闭装置,在具有开口的主体中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分别设置轴,并在封住此主体开口的开闭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两边上,设置可拆装地夹持该轴的卡合/脱离机构,开闭部件以该两边中任一侧的轴为中心都能转动·打开。
专利文献2记载的开闭装置,在具有开口的主体中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分别设置被卡合用转动支柱支持的轴部,并且,封住此主体开口的开闭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两边上,形成具有该轴部的卡合/脱离沟的锁部,开闭部件以此两边中任一侧的轴部为中心都能转动/打开。
然而,上述任一种开闭装置在每次开闭动作时,相对作为开闭部件转动轴的轴或轴部,都要卡入或拔出嵌脱机构或卡合/脱离沟,所以不但难以实现结构简化,而且这些嵌入、拔出很频繁的部位容易产生磨损,难以长期确保无晃动且稳定的动作。
专利文献1:专利第3052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052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这种双开型盖装置(开闭装置)中,容易实现结构简化,并且上述盖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地动作。
为了达到上述课题,本发明中,双开盖装置具有以下(1)~(4)的结构。
(1)具有盖主体和连杆体,
(2)该连杆体,一端侧由第一轴轴支持在被盖主体封住开口的开口形成 体上,且另一端侧由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轴支持在盖主体上,具有与开口形成体所具有的锁槽对应的锁钩,并且具有作用力装置,产生使该锁钩始终在其锁钩端卡合在锁槽的位置上的作用力,
(3)盖主体具有进入在连杆体两端之间且形成在该连杆体上的卡合孔的卡合端,并且具有能够移动的切换部件,使该卡合端分别在通过该卡合孔进入连杆体最里面的前进位置、从该卡合孔拔出的后退位置、以及两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其中
(4)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前进位置时,该卡合端沿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推压锁钩,从而解除锁钩与锁槽的卡合。
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前进位置上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在第二轴和切换部件的卡合端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只由第一轴连接。因此,在盖主体和连杆体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能够以第一轴为中心将述盖主体转动/打开。(以下,将该状态称为第一轴侧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中间位置时,在锁钩和锁槽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卡合在连杆体的卡合孔中。这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在第二轴和切换部件的卡合端这两处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由第一轴和锁钩及锁槽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盖主体既不能以第一轴为中心也不能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打开,维持由盖主体封住开口形成体的开口的封闭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不能转动状态。)
上述切换部件的卡合端在后退位置上时,在锁钩和锁槽的卡合未解除的状态下,卡合端没有卡合在连杆体的卡合孔中。这时,盖主体和连杆体只由第二轴连接,而连杆体与开口形成体在第一轴和锁钩及锁槽这两处连接。因此,这时在连杆体和开口形成体不分离的状态下,上述盖主体能够以第二轴为中心转动/打开。(以下,该状态称为第二轴侧转动状态。)
从打开状态进行关闭操作的盖主体,在第一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锁钩与开口形成体的锁槽再次卡合,或在第二轴侧转动状态时,通过切换部件的卡合端与开口形成体侧留下的连杆体的卡合孔再次卡合,能够再次稳定维持封闭开口的状态。
也可以如下:
上述连杆体由第一连杆体和第二连杆体构成,
在盖主体的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一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
在盖主体的另一端侧,盖主体通过第二连杆体组装在开口形成体上,并且
第二连杆体的第二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一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第二连杆体的第一轴大致位于通过第一连杆体的第二轴的假想的直线上,
切换部件具有与第一连杆体对应的第一卡合端和与第二连杆体对应的第二卡合端,
切换部件的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切换部件的第二卡合端被移动到前进位置时,第一卡合端被移动到后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8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具有凹穴的多层泡沫复合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