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成分浓度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8637.3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0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盐井正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G01N21/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体 成分 浓度 测定 装置 | ||
1.一种生物体成分浓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由鼓膜放射的红外光的检测部;
取得与所述鼓膜厚度相关的厚度信息的取得部;和
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红外光和取得的所述厚度信息,计算出生物体成分的浓度的运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接受包含被所述生物体成分吸收的红外光的波长的波长带域A1的红外光,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信号A1,
接受从11微米以上的波长带域中选择的波长带域B的红外光,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信号B,
接受从4.5至5.8微米的波长带域中选择的波长带域C的红外光,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信号C,
所述运算部,根据所述检测部输出的信号A1、B和C,算出所述生物成分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接受波长带域A2的红外光,并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信号A2,所述波长带域A2的红外光,相比所述波长带域A1的红外光其被所述生物体成分吸收得更少,且被不同于所述生物体成分的生物体成分吸收,
所述运算部,根据所述检测部输出的各个信号A1、A2、B和C,算出所述生物体成分的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存储浓度相关数据,所述浓度相关数据,表示关于所述波长带域A1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关于所述波长带域B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和关于所述波长带域C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与所述生物体成分浓度之间的关联,
所述运算部,根据所述检测部输出的信号A1、B和C,参照所述相关数据,算出所述生物体成分的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温度相关数据和厚度相关数据,
所述温度相关数据,表示关于所述波长带域B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与温度之间的关联,所述厚度相关数据表示温度以及关于所述波长带域C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与所述鼓膜的厚度之间的关联,
所述取得部,根据从所述检测部输出的信号B,参照所述温度相关数据来确定温度,进而根据确定的温度和从所述检测部输出的信号C,参照所述厚度相关数据,取得所述厚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根据所确定的所述温度、取得的所述厚度信息和与所述波长带域A1相关的所述检测部的信号值,参照所述浓度相关数据,算出所述生物体成分的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鼓膜与所述检测器之间的光路上设置的至少3个光学元件,即、使所述波长带域A1的波长的红外光透过的光学元件、使所述波长带域B的波长的红外光透过的光学元件、和使所述波长带域C的波长的红外光透过的光学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放射光的光源;
聚光所述光源放射且在所述鼓膜反射的所述光的透镜;
使所述透镜移动的执行器;
空间过滤器;和
检测被所述透镜聚光的所述光中、透过所述空间过滤器的光,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信号的光检测器,
所述取得部一边移动所述透镜,一边测定由所述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将从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表示第1极大值时的所述透镜的第1位置起、移动到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表示第2极大值时的所述透镜的第2位置时的所述透镜的移动量,作为所述厚度信息算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放射光的光源;
使所述光在所述鼓膜聚焦的光学系统;和
检测出所述鼓膜上反射的所述光的光检测器,
所述取得部,根据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对焦在所述鼓膜的第1面时的所述光学系统的第1设定值、和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对焦在所述鼓膜的第2面时的所述光学系统的第2设定值,算出所述厚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是放射400~420nm范围波长的光的激光器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86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