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痕线形成带的端部倒角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8756.9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攘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1B1/25 | 分类号: | B31B1/25;B26D1/09;B26D3/02;B26D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痕 线形 倒角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在由板纸·瓦楞板纸冲压形成包装用箱的料材的工序中,将为在该料材上形成折弯部而使用的折痕线形成带的端部切削成倾斜面而进行加工的折痕线形成带的端部倒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制作瓦楞板纸制或板纸制的包装箱,使用冲压模具将瓦楞板纸或板纸冲压成所需形状来制造料材。在冲压制作该包装箱的料材的工序中,例如图9所示,为了在将板材切成所需形状的同时在料材上形成折弯部或切入部,在冲压模具100的上模101上安装有切削刃103和不具有形成折痕线的刃尖的折痕线压刻构件104。另外,在与该上模101对置的下模102上贴有用硬化板纸形成的折痕线形成带110,使得能够在对应于所述折痕线压刻构件104的部位压刻折痕线。
如图11所示,在该折痕线形成带110中,用以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的一侧边为倾斜面的扁平的两条槽形构件112、112制作出折痕线形成槽111。在该折痕线形成带110中,在槽形成构件112、112的背面设有压敏性粘接剂层114,其表面用剥离纸113覆盖,在使用前,在折痕线形成槽111上临时安装具备固定槽116的安装辅助条片115,该固定槽116用于利用所述折痕线压刻构件104进行向下模102的板面的安装。对于该折痕线形成带110而言,通常,将被固定于冲压模具100的上模101的折痕线压刻构件104嵌合到所述固定槽116并保持在上模101(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在剥开背面的剥离纸113而露出压敏性粘接剂层114的状态下,按压该折痕线形成带110并将其粘贴在下模102的板面上。这样,在板材的冲压加工时,能够使折痕线压刻构件104正对折痕线形成带110的折痕线形成槽111的中心线上,从而准确进行折痕线的压刻。并且,在折痕线形成带110准确固定在下模102的板面之后,当将用于临时保持在折痕线压刻构件104的安装辅助条片115与接合带117一起拆下时,则折痕线形成槽111在其痕迹上形成在下模102的板面上。
通常,在冲压形成包装箱的情况下,根据其料材的形状,折痕线交叉的部位很多,为使所述折痕线形成带110不在该折痕线交叉的部位重合,如图10所示,倾斜切下折痕线形成带110的端部110a使其成为尖的状态,这些端部彼此对接粘贴于下模板面。这种在折痕线交叉部位使用的折痕线形成带110,如果在切断端部后直接使用,则其切断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有棱角,由于在形成折痕线时,其棱角部分压入料材的表面形成划痕,因此需要进行后续加工(倒角加工),以斜向削去其棱角的边缘部分118,使该角不起作用。
对这种倒角加工,以往使用切刀等手工进行,但用手工作业加工大量的折痕线形成带耗费工时,且效率不高,因此,最近,提出了通过机器进行倒角加工的方案,一部分已用于实用(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357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65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9352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构成为如下所述倒角加工方式,在加工材支承台上从上下夹持并保持进行倒角加工的被加工材(说明书中称“带槽加工材”),将该被加工材的前端相对于旋转刀具向所需角度倾斜,对每一单侧进行切削。从而,根据该技术,必须至少改变两次被加工材的方向进行加工,存在耗费工时的问题。并且,使用的被加工材必须对应使用部位确定长度尺寸,由此,为在切断为所需长度的两端部进行倒角加工,改变方向进行两次倒角加工,每次都要决定角度切削端部的两侧的面,因此,存在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由于作为装置较复杂,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难点。
另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装置为使用两台切削装置分别切削折痕形成体的端部的构造,被加工的折痕形成体固定到固定台后,使该固定台向位于侧方的切削装置的方位旋转所需角度并固定,之后,使对应的一方的切削装置动作而进行用切削刃切削折痕形成体的端部的操作。从而,在该装置中,需要使安装有折痕形成体的固定台旋转而向左右方向变化两次的操作,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存在耗费工时的问题。另外,由于对折痕形成体的每一单侧进行加工,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有作业性不良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创株式会社,未经大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8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转向盘转角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密封打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