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掺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配方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09954.7 申请日: 200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1405884A 公开(公告)日: 2009-04-08
发明(设计)人: 奥拉夫·蔡卡;安德利亚·卢克斯;迈克尔·利默特;霍斯特·哈特曼;安德烈·格吕辛;安斯加尔·维尔纳;马丁·安曼 申请(专利权)人: 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L51/00 分类号: H01L51/00;C07D233/24;C07D235/02;C07D235/20;C07D277/66
代理公司: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海川;穆德骏
地址: 德国德***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掺杂 有机 半导体材料 方法 以及 使用 配方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制备掺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方法以及可以在该方法 中使用的配方物。

有机半导体在大量应用中正获得持续增加的应用范围,例如有机 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晶体管(TFTs)、 射频识别标签(RFIDs)、传感器等。

由于有机材料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出色的可加工性,因此 有机材料被用于这些应用中。有机材料易于在真空中蒸发或易于由溶 液处理,相反无机半导体如硅和砷化镓则由PECVD、外延工艺乃至在 单晶晶片中处理。由于简单的工艺如旋涂或浸涂、印刷技术或者 Langmuir-Blodgett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层,因而由溶液处理将会导致成本 的显著节约。而且,有机物不仅能提供简单的处理方法,而且与易碎 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还是柔韧性的。然而,无机半导体在导电性和 载流子迁移性方面远优于有机材料,这使得无机半导体在许多应用中 仍然是第一选择。

一种改进有机材料电性能的途径是有机半导体有意的氧化还原掺 杂。此时,少量的强施主(受主)材料被加入到半导体主体。在主体 材料中,掺杂剂经历与基质的化学反应而释放出负(正)电荷、即电 子(空穴)到传输主体材料。当掺杂剂阳离子(阴离子)和主体阴离 子(阳离子)形成时可发生这一情况。施主掺杂到传输层称为n-型掺杂, 而受主掺杂到传输层称为p-型掺杂(这两个术语都类似用于无机半导体 掺杂)。施主可以是具有低电离电位的化合物,受主可以是具有高电 子亲和势的化合物。

通过使用这些载流子掺杂剂,在传输材料中自由、持久的(稳定 状态的)载流子数量增加,这直接转化为掺杂材料更高的导电性。例 如在OLED结构中使用了p-或n-掺杂的载流子传输层的PIN OLEDs证明 了掺杂的传输层的有用性。通过这么做,由于载流子通过掺杂层的欧 姆损耗减少以及由于电子进入掺杂层的注入势垒降低,器件的工作电 压显著降低。

至今,这些载流子传输掺杂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用途在某些场合限 制于经由热蒸发基质材料和掺杂剂而产生的层。其原因可归于施主或 受主与基质的化学反应显著地改变了材料的物理特性这一事实,例如 反应后产生了基质与掺杂剂的库伦作用。由于真空蒸发的限制,丧失 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一个优点,即易于由溶液处理。

由于反应立即发生并且导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有机盐,基质和 掺杂剂的混合物难以由溶液直接处理。这些生成物与有机材料相比具 有完全不同的溶解性,这显著地限制了掺杂剂-基质溶液的可加工性。 因而可发生掺杂相与未掺杂相的分离,使得难以浇铸均匀的膜。可能 需要具有高极性的溶剂(比如水)来溶解掺杂相。由于这些溶剂有限 的电化学窗口、有限的化学稳定性、对溶解材料有限的反应活性、在 结构上对在前制备的结构的不相容性、以及在有机电子器件中残留溶 剂的不利影响,它们通常造成难以进行处理。由于掺杂溶液中反应性 物质与溶剂间的不期望的副反应,使掺杂溶液的储存寿命也可能变短。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掺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 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是,该方法能以任何简单和成 本有效的方式实现,以便在基材上提供均匀的掺杂剂和有机材料的层。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还提 供了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方物,其可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优选 的实施方式公开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令人惊讶地发现,可以容易地由溶液掺杂有机半导体材料,其中 在溶液中提供特定种类的掺杂剂前体,所述溶液还含有待掺杂的有机 材料。将溶液优选以膜的形式施用于基材后,该掺杂剂前体被活化以 解离(cleaved)为真正的掺杂剂。可以通过任意的大量能量的形式实现这 种活化,其适用于本目的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

本发明中术语“二聚物”的含义包含由两个单价基或双基相互反 应产生的化合物。

术语“低聚物”的含义包含由几个双基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双基 的第一基团末端与别的双基的第一末端反应,并且由此产生的较大的 双基的第二末端与别的双基的第二末端反应。

术语“聚合物”的含义包含具有比低聚物更多数目的引入的双基 的化合物。

“二螺化合物”根据本发明是双基的分子内加成产物,所述双基 的基团中心由那一种类的结构要素分开,这类所述结构要素连接携带 碳原子的基团,所述碳原子即相互加成的碳原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瓦莱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99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