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安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0346.8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5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随行裕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7/00 | 分类号: | B60C17/00;B60C9/00;B60C9/08;B60C9/20;B60C9/22;D02G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安全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安全轮胎,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抑制胎面部的压曲变形来提高缺气保用(run-flat)性能的充气安全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即使在由于泄气等使轮胎的内压降低了的状态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的距离内安全地行驶的轮胎、即所谓的缺气保用轮胎之一,公知有在轮胎胎侧部的胎体层的最内面配置了截面大致月牙形的侧增强橡胶层的缺气保用轮胎、即所谓的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这些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通过减少胎侧部的弯曲变形量来抑制该弯曲部分的由于橡胶发热而引起的温度破坏、及抑制在胎肩加强部与胎圈部之间的气密层橡胶的摩擦损伤等的结构破坏,从而谋求提高耐久性。
但是,为了充分地减少上述弯曲变形量,需要采用大幅度地增加上述橡胶增强层的体积等方式,导致轮胎重量及材料成本上升,并且过度增加该橡胶体积反而促进了橡胶发热,因此,也存在不能充分提高耐久性的问题。
另外,在这样的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在轮胎缺气的状态下行驶时,成为胎面接地面中央从路面浮起的状态、即产生所谓的压曲,这是公知的。产生了压曲的轮胎的胎面胎肩部的接地压力上升,由此,配置于胎肩部附近位置的增强橡胶的发热变大,结果可能导致破坏轮胎。
因此,期望一种通过抑制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在轮胎缺气行驶时产生压曲而提高耐久性的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关 于这些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带束层与带束增强层之间配置了至少1层由实际上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多条帘线排列构成的增强层的轮胎,上述带束增强层配置于该带束层外周,由尼龙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有机纤维帘线构成。通过这样配置增强层来抑制产生压曲,可以提高缺气保用耐久性,但随着配置该增强层引起的胎面部整体的刚性增加,存在在以通常内压行驶时,有来自路面的冲击力时的振动乘坐舒适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这样一种轮胎,即,构成带束层的带束层中的最外带束层由左右一对的小带束层构件构成,使两小带束层构件以产生压曲时胎面部的变形变得特别大的轮胎赤道面为中心,在胎面设置宽度的20~50%的范围内重合,从而可以不增加重合范围以外的带束层面外抗弯刚性地抑制压曲的产生,结果不损失乘坐舒适性地提高了轮胎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但是,在这样的轮胎中带束层的结构复杂,因此,存在制造工序繁杂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内容:胎侧部的上述弯曲变形与胎面部的压曲变形有较强的关系,压曲变形量越高,胎侧部的弯曲变形量越增加;通过将压曲变形抑制得较低可以抑制弯曲变形。
另外也公开有如下内容:在泄气时等内压为零的状态下,为了有效地抑制压曲变形,不是通过帘线增强层来增强强化胎面部,而是使用高弹性的增强橡胶层来增强强化胎面部,并且需要将该增强橡胶层夹在胎面部的胎体层的帘布层(ply)之间、或是夹在胎体层与带束层之间的帘布层之间。
另外,这些上述帘线增强层、或带束层及胎体层,在通过填充内压而对帘线施予充分的拉力时,开始发挥其刚性、特别是周向刚性,因此,很难说通过帘线材质的改变、帘线层等的增加等来期待有效地增加在内压为零的状态下的轮胎轴向的抗弯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91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9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335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失通常内压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与改变制造工序无关地抑制了胎面部的压曲变形、提高了缺气保用性能的充气安全轮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仔细研究了轮胎缺气行驶时轮胎胎面达到100℃以上的高温时,热收缩现象与轮胎压曲变形的关系,结果发现,即使在内压为零的状态下,构成带束增强层的纤维帘线的热收缩应力与压曲变形仍有很强的关系,可通过将随着轮胎缺气行驶时的发热而体现出规定的较大的热收缩应力的纤维帘线配设为带束增强层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见解而完成的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3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送服务器、传送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代理服务器和网络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