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0675.2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松浦真吾;田渊智也;形部浩介;森裕树;三宅彻;作本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例如发光二极管元件等光源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例如照明器具等发光装置,正在开发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等的装置。采用了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将发光二极管元件等所发出的光由荧光材料等变换成波长不同的光,制作出白色光等的输出光。采用了这种发光二极管元件等的照明器具等,期待低耗电量化及长寿命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2955号公报
上述采用了发光二极管元件等光源的发光装置在期待更普及方面上重要的是提高发光亮度。关于该发光亮度的提高,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取出效率得到提高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发光装置的发光亮度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具有由光反射面及底面构成的开口部的基体、安装于开口部的底面上的发光元件、覆盖发光元件的透光性部件、和设于透光性部件上的光学部件。透光性部件与开口部的光反射面(1r)隔开距离且被设于开口部的底面上。
本发明具备自开口部的光反射面隔开距离且被设于开口部的底面上的透光性部件,由此,将由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导向光射出方向的效率得到提高,且发光装置的亮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性部件3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光性部件3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特性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体2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光性部件23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24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光性部件33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34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功能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基体
1r 光反射面
1u 底面
1p 开口部
2 发光元件
3 透光性部件
4 光学部件
5 波长变换部件
D 光射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中,对于发光装置的一部分结构而言,由于表示发光装置的内部的结构,故省略图示。图2是从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波长变换部件侧看到的平面透视图。图2中,由虚线表示通过透视可看到的结构。图3是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的A—A’线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基体1、安装于基体1上的发光元件(光源)2、覆盖发光元件2的透光性部件3、和设于透光性部件3上的光学部件4。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还具备覆盖发光部件4的波长变换部件(波长变换装置)5。在此,覆盖光学部件4是指将波长变换部件5设置在自发光部件4放射的光到达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