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暗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1006.7 | 申请日: | 200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暗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夜间等的视野的、作为利用了可见光区域到红外光区域的光的车载用暗视装置合适的暗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辅助夜间行驶时的视觉辨认性,公知有一种利用朝向自身车辆的前方等行驶方向发出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前照灯那样的照明装置来照射光,通过照相机的摄像元件拍摄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从而将其图像显示于车内的监视器的车载用暗视装置。
例如,在特开2004-142561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内容,作为对射出从紫外区域到红外光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光源,利用两个滤波器吸收38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并且透过780nm以上的红外光区域的光的构成,可以将红外透过光放映为不带红色的图像,在对方行驶车辆的驾驶者不感到眩晕的情况下,扩大了夜间或恶劣天气时的视野。
而且,在特开2003-25936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下述的方法,即按照不产生来自高亮度发光源的晕光的方式,通过进行使成为晕光的原因的高亮度部分的亮度下降的数据处理,来降低图像中的晕光,从而会容易地观察到隐藏在晕光的影子中的行人等障碍物。
并且,在该暗视装置中,不断开发一种通过利用红外光来拍摄无法目视的远方的信息,并利用可见光进行自身车辆周边的信息的拍摄,将这两方的信息显示到车内的显示器的车载用暗视装置。
不过,如果像特开2004-142561号公报那样吸收可见光整个区域的光,则由于所显示的图像成为仅基于红外透过光的图像,所以,如果像自身车辆附近存在的行人等障碍物的检测及白线确认那样,根据可见光区域的信号显示自身车辆周边的图像,则图像的灵敏度降低,存在着无法识别自身车辆周边的行人等障碍物、或无法确认自身车辆附近的白线的问题。另外,在如特开2003-259363号公报那样降低成为晕光的原因的高亮度部分的亮度的方法中,如图4A及图4B所示,由于成为晕光的原因的光源的峰值波长,存在于可见光区域整体,所以,结果会导致遍及整个可见光区域亮度降低,难以充分进行自身车辆周边的障碍物及白线的确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夜间或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能够辅助性扩大视野,接收从可见光区域到红外光区域的光,能够从远方到装置附近得到高灵敏度图像的暗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视装置,具备:照明装置,其由1或2个以上的光源构成,在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光谱中具有多个峰值,发出可见光区域到红外光区域的光;接收由该照明装置发出的光的摄像照相机;和仅屏蔽所述多个峰值中的一部分峰值的光学带阻滤波器;利用穿过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后被所述摄像照相机拍摄的图像,得到输出图像。
这里,优选所述峰值存在3个以上,利用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仅屏蔽所述3个以上峰值中的强度最高的峰值。而且,优选所述峰值存在3个以上,利用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仅屏蔽所述3个以上峰值中的强度最高的峰值及强度第二高的峰值。
并且,在所述光源是高压放电灯(HID照明光源)的情况下,优选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的遮光带域在波长域490~570nm、或在波长域530~610nm中具有屏蔽率的半值。
进而,优选所述光学带阻滤波器的遮光带域宽度为50~100nm。
另外,优选光学带阻滤波器具有两个屏蔽率为半值的波长即屏蔽波长不同的遮光带域。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上述暗视装置的暗视装置搭载车辆。
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上述暗视装置的暗视装置搭载小型船舶。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于发出可见光区域到红外光区域的光的所述照明装置,使用仅屏蔽可见光区域的多个峰值中的一部分峰值的光学带阻滤波器,不仅可确保可见光区域的峰值灵敏度,而且能够实现与红外光区域的峰值强度的平衡,能够以高灵敏度得到基于红外光区域的峰值强度的远方的图像、和基于可见光区域的峰值强度的装置附近的图像双方。而且,如果使用光学带阻滤波器,则不会因为从对向行驶车的近光灯等外部发出的可见光而在暗视装置上发生晕光,例如还能够抑制难以发现在具备本发明的暗视装置的自身车辆周边存在的行人等障碍物。因此,由于用于在图像显示部显示等所必须的输出图像,从装置附近到远方都是鲜明的,所以,扩大了暗视装置的视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10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