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羧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1273.4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茂穗;安藤佳正;杉山美荣治;佐藤晴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51/43 | 分类号: | C07C51/43;B01D9/02;C07C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羧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羧酸的方法,其具备析出羧酸晶体的析晶 工序。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2月3日向日本国专利局提交的日本 特愿2006-02676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引入本文供参考。
背景技术
在工业制备(甲基)丙烯酸等羧酸时,除去制备过程中产 生的杂质和溶剂等的精制工序是不可缺少的。作为这种精制工 序,常见的是萃取、蒸馏、析晶等,在目标除去物质为高沸点、 高熔点的物质的情况下和高聚合性物质的情况下,多采用可以 在低温范围内精制至高纯度的析晶法。最常用的析晶法是用通 过冷却面由冷却介质将作为精制对象的混合物冷却的方法。
但是,在羧酸当中,如果用例如这种方法析出(甲基)丙 烯酸晶体,由于(甲基)丙烯酸容易附着于冷却面,冷却面逐 渐结垢,给装置的稳定运行带来障碍,并且生产率会降低。因 此,正在寻求能够抑制结垢产生的析晶法。
另外,所得羧酸的结晶为微细的颗粒时,后工序中的脱液 性变差,其结果,不仅所得羧酸的纯度下降,而且导致精制负 荷增大和生产率降低等。因此,在析晶法中,还寻求获得粒径 在一定程度以上的结晶颗粒。
还有,从工业观点来看,还寻求尽可能用廉价的装置来实 施并适于大量生产的析晶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4等中公开了在在静置面上析出结晶 后、通过使一部分熔解的排汗作用来精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 由于在结晶的析出和精制中冷却面是共有的,因而生产率低, 而且必需高额的装置,在经济上是不利的。
作为使用更廉价的装置的方法,有一种使用析晶槽的方法, 该析晶槽具有冷却面和用于铲刮该冷却面的铲刮装置。然而, 在这种方法中,要想获得高生产率,不得不加强冷却,在冷却 面产生剥离困难的坚固的结垢,稳定运行容易变得困难。于是, 例如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添加少量溶剂来降低对冷却面 的结垢生成的方法。
然而,专利文献5中所公开的方法不能充分抑制结垢。另外, 还有为了减少坚固的结垢而借助铲刮装置加强铲刮的方法,但 如果加强铲刮,则槽内的结晶粉碎,妨碍结晶生长,且不能获 得粗大的结晶颗粒。
另外,使用这种析晶槽在工业上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析晶 槽需要有较大的内部容积,然而,在将槽内壁作为冷却面的通 常的析晶槽中,由于随着内部容积的变大,冷却面的面积相对 变小,因而冷却面的每单位面积的除热负荷增大、不能有效地 运行,且在内部容积大的析晶槽内,铲刮装置也难以高速运行 等,仅扩大析晶槽的内部容积来应对工业生产在事实上是困难 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9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9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27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48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99/0634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 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在析晶槽内将含有羧酸的液体析晶时,能 够抑制对析晶槽的内壁面、特别是起到冷却面作用的内壁面生 成坚固的结垢,并且能够以高的生产率稳定且经济地工业生产 在后工序中脱液性(例如过滤性、洗涤性)优异的粗大结晶颗 粒。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析晶槽内由含 有羧酸的液体析出羧酸晶体的析晶工序之前,通过实施将至少 一部分含有羧酸的液体在特定条件下冷却的预备工序,可以解 决上述课题。
也就是说,实施该预备工序时,在预备工序中生成的微结 晶在析晶工序中起到晶种的作用。另外,由于即使不在析晶槽 内强烈冷却含羧酸液体也没问题,所以,根据条件,液体中的 过饱和度变小,微结晶溶解,在更大结晶表面再析出。因此, 促进了结晶的粗大化,另外,能够抑制由于强烈冷却引起生成 的结垢、微细的结晶颗粒。这样,发现如果实施该预备工序, 则能够以高生产率稳定地制备后工序中脱液性优异的羧酸的粗 大结晶颗粒,直至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1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