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2526.X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犹原秀夫;折笠祐一;加藤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2;H01M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有;王春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电极 组合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该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在电解 质膜的一个表面侧具有燃料电极(4a),在该电解质膜的另一表面侧具 有氧化剂电极(4b),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极(4a)和所述氧化剂电极(4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含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所述含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由未负 载在载体上的一次粒径为0.3纳米至100纳米的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 和电解质树脂(11)组成,所述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的电化学活 性表面积是10m2/g至150m2/g,所述含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的 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金属催化 剂纳米颗粒(8)的所述一次粒径是5纳米至10纳米。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含非负 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的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金属催 化剂纳米颗粒(8)是铂颗粒。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每单位面积 所述含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的所述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的 量是0.001至10mg/cm2。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燃料电 极(4a)和所述氧化剂电极(4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多层结构的催 化剂层,所述多层结构中从所述电解质膜(1)侧依次为由所述含非负 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构成的第一催化剂层(2c)、和包含电解质树脂 (11)和负载型催化剂颗粒的第二催化剂层(2d),所述负载型催化剂 颗粒通过在表面积为5至200m2/g的碳颗粒(10)上负载催化剂形成。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二催化 剂层(2d)的层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8.权利要求6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每单位面积所述第 二催化剂层(2d)的催化剂的量是0.001至0.5mg/cm2。
9.权利要求6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每单位面积的包括 所述第一催化剂层(2c)和所述第二催化剂层(2d)的全部催化剂层的 催化剂的量是0.001至10mg/cm2。
10.权利要求1或2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其中所述金属催化 剂纳米颗粒(8)的堆积密度是0.1g/cm3至21.37g/cm3。
11.一种制造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的方法,所述燃料电池膜电极 组合件包括在电解质膜的一个侧面上的燃料电极(4a)、和在该电解质 膜的另一侧面上的氧电极(4b),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催化剂墨形成由未负载在载体上的一次粒径为0.3纳米至 100纳米的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和电解质树脂(11)组成的含非负 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使得所述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的电化学活 性表面积是10m2/g至150m2/g,作为布置在所述燃料电极(4a)侧和 所述氧电极(4b)侧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催化剂层,其中所述催化剂墨包 含所述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8)、所述电解质树脂(11)和水基溶剂。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的方法,其中所 述催化剂墨的粘度是0.05至10Pa·s。
13.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的方法, 其中所述含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剂层的干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
14.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燃料电池膜电极组合件的方法, 其中通过超声波分散方法进行所述催化剂墨的混合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25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UV-磷光体的放电灯
- 下一篇:用于喷墨印刷的水性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