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化粘合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3177.3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克己;佐野慎一朗;深泽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161/06 | 分类号: | C09J161/06;C09J11/04;B32B15/06;C09J201/04;B32B1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 娟;孙秀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 粘合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化粘合剂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金属和 丙烯酸橡胶的硫化粘合等的硫化粘合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硫化粘合金属和丙烯酸橡胶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提高化学、 物理的结合力的目的,一般使用在实施过表面处理(例如,磷酸锌处 理等化学处理、喷砂处理或底涂处理)的金属上涂布酚醛树脂粘合剂 的方法。但是,所述表面处理难以在要求表面粗糙的部位上使用。 而且,在制造工序中除了进行粘合处理之外还必须进行表面处理, 增加了工序数,因此,优选无需实施表面处理就能粘合金属和丙烯 酸橡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1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0016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061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017247号公报
然而,现状是在未经过表面处理(例如,磷酸锌处理等化学处 理、喷砂处理或底涂处理)的金属上直接涂布历来所使用的一般的酚 醛树脂类粘合剂的情况下,粘合剂与金属的粘合性低,即使是初期 粘合性也难以保持。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需对金属进行表面处理(例如,磷酸锌 处理等化学处理、喷砂处理或底涂处理)即可改善丙烯酸橡胶与金属 的层间粘合性的硫化粘合剂组合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通过在总固体物质中含有45~75%(重量)的酚醛树脂、5~25%(重 量)的卤化聚合物和10~30%(重量)的金属氧化物而成的硫化粘合剂组 合物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硫化粘合剂组合物具有无需对金属进行表面处理(例 如,磷酸锌处理等化学处理、喷砂处理或底涂处理)即可改善丙烯酸 橡胶与金属的层间粘合性的优异效果。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使用线形(novolac)酚醛树脂或甲阶(resol)酚醛树脂作为酚醛树 脂,从确保与丙烯酸橡胶的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两者结合使 用。更优选使用50~90%(重量)的线形酚醛树脂和50~10%(重量)的甲 阶酚醛树脂的混合物。
可在盐酸、草酸等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苯酚类与甲醛以约 0.1~1.0的摩尔比反应得到线形酚醛树脂;可在氨、碱性金属或镁的 氢氧化物等的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苯酚类与甲醛以约1~3的摩 尔比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甲阶酚醛树脂。在任一种树脂的情况下,只 要苯酚类在酚式羟基的邻位、对位或邻、对位具有2个或3个可取 代的核型氢原子就可任意使用,例如苯酚、间甲酚、对甲酚、对叔 丁基苯酚、对苯基苯酚、双酚A等。
作为卤化聚合物可列举二氯丁二烯的聚合物、溴化二氯丁二烯 的聚合物、氯化聚氯丁二烯、氯化橡胶等。
作为金属氧化物,可列举氧化钛、具有酸受体效果的二价金属 氧化物(例如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等)或氧化钛与二价金属氧化物 的混合物,优选使用氧化钛与二价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上述各必须成分在硫化粘合剂固体物质中使用的比例如下:酚 醛树脂为45~75%(重量),优选55~70%(重量);卤化聚合物为 5~25%(重量),优选8~20%(重量);金属氧化物为10~30%(重量),优 选13~29%(重量)。若使用的卤化聚合物大于所述比例,则与丙烯酸 橡胶的粘合会不充分;另一方面,若使用的卤化聚合物小于所述比 例,则与金属衬底的粘合会不充分、造成剥离,因此均不优选。而 且,若使用多于所述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则制备溶液的稳定性会降 低,且与丙烯酸橡胶的粘合也会不充分;另一方面,若使用少于所 述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则与丙烯酸橡胶的粘合会不充分,因此均不 优选。
由上述各必须成分形成的硫化粘合剂组合物是作为溶液使用 的,将粘合剂稀释于有机溶剂中使上述各固体物质合计量的浓度为 约3~20%(重量)得到所述溶液。所述有机溶剂只要能稳定地溶解或分 散酚醛树脂、卤化聚合物以及金属氧化物,就无特别限制,一般使 用甲醇、异丙醇等醇类,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等酯类,乙基溶纤剂、2-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等醚 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